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利用ArcGIS分析广东省住房价格的时空间变化特征,进而采用2005—2010年城市用地与扩张、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规模、市场政策、环境特征等方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省内21个地级市城市商品住宅价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住房价格呈现强烈的时间、空间变异;城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对住房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作用强度和显著度存在差异;时间固定效应表明调控政策对调控住房价格的作用在降低。最后提出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正在经历由技术理性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城市公共空间是规划实践与政策实施的场域,但也因开放性、稀缺性等特征,成为共享单车"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牺牲品.深圳市在尊重市场和公民自由的基础上,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对共享单车共治共管,基本实现了公共空间的有序使用,是"公地悲剧"多中心治理的典型案例.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在分析共享单车无序占用公共空间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多中心治理模型和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框架)剖析深圳市共享单车公共空间治理策略和互动过程,发现了界定边界、技术创新、数据共享等有助于实现公共空间资源的多中心治理,能为公共资源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起的区域交通模式,跨市巴士公交在城际毗邻区的客运供给公交化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在总结发达国家都市区规划委员会(MPO)和公交服务委员会(TSB)的基础上,研究相对成熟的珠三角深莞惠都市区跨市巴士公交面临的问题与治理策略,发现跨市巴士公交存在线路经营权冲突、运营亏损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在跨市多模式交通发展的趋势下,跨市巴士公交服务应实现政策和制度创新以提升运营效率,相关策略包括:成立跨市公交协调平台,统筹跨市公交规划和运营,实现跨市公交补贴和融资创新,并建立跨市公交线路信息共享与优化平台。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下城中村非正规性的形成机制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制度渐进式改革下,我国城市空间经历剧烈的转型和重构。城中村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的产物,呈现特殊的"物质—经济—社会"空间形态。现有文献对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本质与改造模式等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丰富的方法与结论。然而,以非正规性为切入点的城中村研究尚不多见。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城中村的非正规性为研究重点,通过透视城中村经济活动的非正规性、住房市场的非正规性和行政管理的非正规性,揭示城中村非正规性的特征与成因,并提出非正规性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尺度重构为视角,基于国家级新区成立、发展的逻辑演变,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对于新区发展的作用机理和规划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国家级新区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增量空间",作为国家治理和国土空间优化的载体,为"多规合一"实践探索提供了适宜平台。"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也将对新区的治理模式重构、空间战略引导和综合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从协调原则、组织机制、编制模式和实施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各地正在推进的多种制造业创新基地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特色小镇、制造业高新区三个层次,并选择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华夏幸福特色小镇、苏州高新区为典型案例,探讨其运行机制,揭示不同类型制造业创新基地在技术创新扩散中的作用.结合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特色小镇、制造业高新区可分别采用"政府投资引导+风险投资孵化+投贷联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融资创新、"组织架构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良好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空间的关键保障.伴随城市规划领域对内涵式品质空间提升的研究,居民的空间体验与空间感知愈显重要.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应当纳入居民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感官数据,以实现规划在实践层面与管理层面契合居民的体验诉求.伴随着新数据环境与空间感知领域的快速发展,绿视率以居民视觉感受为基础,同时具备了在城市全域尺度规模化提取的可能性,因此有望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城市绿地指标.在应用与启示等方面,绿视率运用的尺度、图像数据收集的信度以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机嵌入是亟待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地方债务化解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融资主体—融资渠道—还款来源—增信措施—国资体系"五位一体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新时期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与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宁波市破解基础设施投融资困境的五个成功案例,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其主要包括:打造市场化城市综合服务商、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创新构建综合还款来源、推进增信体系转型、建立新型国资国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式,使其继续发挥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