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0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14篇 |
工业经济 | 14篇 |
计划管理 | 256篇 |
经济学 | 562篇 |
综合类 | 200篇 |
旅游经济 | 2篇 |
贸易经济 | 233篇 |
农业经济 | 1287篇 |
经济概况 | 4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重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富民强的国策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如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公平的税费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教育制度的缺憾导致农民素质低下;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等。所以,完善各种制度,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当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价值补偿是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补偿严重不足是造成我国农地资源低效配置和资源产出相对萎缩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起的稀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人们对农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加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地资源开发只能走内涵式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道路 ,因此 ,使资源在价值形态上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成为实现农地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资源价值补偿是具有其理论渊源的。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只要是社会生产 ,就存在着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马克思认为 ,要维持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主流观点认为,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解决农地产权问题,应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的使用权的转让权"(周其仁,2004). 相似文献
4.
5.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关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王丹霞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3):50-52
文章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里程,借鉴西方国家农地制度及经营经验,论述了我国农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性,并对具体的经营方式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建立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分析福建省农地产权的现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农地集体所有为省级政府所有、农户家庭永久(或99年)承包经营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10.
王艳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7-9
寻求最佳的绩效一直是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绩效,本文通过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得出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