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14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256篇
经济学   562篇
综合类   200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33篇
农业经济   1287篇
经济概况   420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雅静 《经济前沿》2004,(11):13-15
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重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富民强的国策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如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公平的税费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教育制度的缺憾导致农民素质低下;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等。所以,完善各种制度,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当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价值补偿是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补偿严重不足是造成我国农地资源低效配置和资源产出相对萎缩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起的稀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人们对农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加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地资源开发只能走内涵式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道路 ,因此 ,使资源在价值形态上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成为实现农地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资源价值补偿是具有其理论渊源的。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只要是社会生产 ,就存在着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马克思认为 ,要维持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主流观点认为,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解决农地产权问题,应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的使用权的转让权"(周其仁,2004).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地非农利用仅规定了"征收"这唯一合法路径,以土地用途变更为本质的农地非农利用,异化为土地所有权的强制性变更。学界和实务界对如何改革征收式农地为非农利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应当将征收限制于纯粹的公益性项目,并对征收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实现"先补后占"和农用地转用的独立审批;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实现征收补偿安置的多元化。同时,引入市场化路径解决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路径是当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路径。从而形成征收和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二元化的农地非农利用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里程,借鉴西方国家农地制度及经营经验,论述了我国农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性,并对具体的经营方式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建立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分析福建省农地产权的现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农地集体所有为省级政府所有、农户家庭永久(或99年)承包经营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在对农地经营权入股政策逻辑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试验试点区典型村镇426份样本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入股试点中各环节政策对农户入股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价评估合理性、入股风险防范有效性以及入股政策持续稳定性等政策环境特征对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决策偏好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提升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行为响应视角,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农地价值评估机制、"三位一体"规制政策的入股风险保障机制及农地"三权分置"下经营权入股政策法律协同推进机制等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寻求最佳的绩效一直是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绩效,本文通过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得出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