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的平台上,从微观角度,探讨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心理,并阐释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社会建构。调查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呈现出身份角色的错位性认同、土地情结的鸡肋性认同、经济生活的剥夺性认同和制度环境的失衡性认同。本文认为.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原因是基于失地农民特殊的时空记忆和所经历的时空转换而导致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内在机理,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法制教育无关,与外部力量的干预高度关联。研究结论: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不是现行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宣传教育的结果,而是农民作为认知主体自主建构土地产权象征意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要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和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以保证农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促使农民在长期稳定使用权的基础上建构起象征意义的土地所有权认知。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转型期,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尚未消除,财政体制仍在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化进程还须继续推进,这些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应该站在社会统筹发展的高度,以重构、维护和加强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为核心,按照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进行教育制度的解构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干预——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建构扎根理论,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厘清了影响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研究发现,心理认知、行为成本、社会约束和法规产业状况四个主类属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即心理认知—情境—行为模型,并提出了对农户行为进行干预的政策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中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强、应用性广,知识结构抽象复杂,知识内容不易于理解,加之传统教学方法不宜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感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法的不足,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程序设计知识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的文化转向——一种基于大学文化的精神凝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文化和"文化研究"在各个领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高校研究生教育层面,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文化转向.在研究生教育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为关注文化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大学文化建设与新时期研究生培育存在着互促互动的关系,其对研究生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研究生培育的内在精神--崇尚理性、核心要素--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自由呼唤着大学文化建设,而大学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研究生培育中作用的发挥,除了应坚持一般的导师负责和社会关怀之外,还应坚持学校引导,公众参与;同时,注意制度创新,优化相应的制度环境,使其协调运行,组织规范,以求走出研究生培育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7.
8.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日益依赖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日益重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日益重视市场的建构与发展,企业资产会越来越无形化.无形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营优势不再仅仅取决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多地取决于知识资本,而归根到底,则是要归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领域,参与式培训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全面阐述参与式培训的涵义和特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农民培训中运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并探讨了在农民培训中应用参与式培训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参与式培训的内涵和主要特征(一)参与式培训的概念概括而言,参与式培训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培训 相似文献
10.
邱耕田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2):39-40,2
文章对《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的三维建构》一书进行了系统评析,认为该书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制度体系的三维建构,对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的出版定会提升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