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492篇
  免费   2670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财政金融   139019篇
工业经济   63144篇
计划管理   179763篇
经济学   125316篇
综合类   43123篇
运输经济   9762篇
旅游经济   2187篇
贸易经济   190465篇
农业经济   82075篇
经济概况   1875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3372篇
邮电经济   669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5298篇
  2022年   4211篇
  2021年   5457篇
  2020年   8037篇
  2019年   7488篇
  2018年   2451篇
  2017年   6612篇
  2016年   9574篇
  2015年   15903篇
  2014年   48202篇
  2013年   48017篇
  2012年   61812篇
  2011年   65833篇
  2010年   58253篇
  2009年   59723篇
  2008年   67008篇
  2007年   51698篇
  2006年   47848篇
  2005年   65418篇
  2004年   72475篇
  2003年   70324篇
  2002年   59654篇
  2001年   44843篇
  2000年   40931篇
  1999年   18673篇
  1998年   18658篇
  1997年   16409篇
  1996年   12268篇
  1995年   8590篇
  1994年   6593篇
  1993年   5145篇
  1992年   5017篇
  1991年   5478篇
  1990年   3865篇
  1989年   3148篇
  1988年   346篇
  1987年   241篇
  1986年   239篇
  1985年   260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16篇
  19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视角,运用2019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构建包含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中最主要的影响维度;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成熟度,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基于全新视角,提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家层面以及省级层面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信息的梳理,对中国工业软件的产业链、研发链、市场链展开深入分析,以明晰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再基于对全球和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出优先培育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业软件公司,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嵌入式软件,兴建专门的工业软件产业园集聚中小软件企业,积极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创新链再造,推动工业软件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快速形成"人才结构优势"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等发展路径,以期为未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8—2018年非枢纽城市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非枢纽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其高质量发展.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和三线非枢纽城市企业,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资源密集型企业以及一线非枢纽城市企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丰富了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对高铁建设的规划布局及其经济分布效应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认为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但失败学习通过何种途径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研究并不完善。基于失败学习理论,引入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失败学习影响企业绩效的多路径模型,探索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的驱动路径及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分别在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在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驱动过程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战略柔性能够强化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对企业复苏和成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1,(1)
铁路非运输企业在2013年6月货运改革后脱离了铁路运力,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在脱离铁路运力开展经营开发时,非运输企业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市场竞争力不如民营企业,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保障铁路非运输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关键主体,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无政府参与以及政府参与下采取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开发商和消费者动态博弈关系,运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对比研究了无政府参与以及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的博弈策略选择.结果 表明:政府治理在绿色建筑市场化推广中扮演着关键性作用,与单纯的政策激励或行政惩罚相比,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开发商和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倾向性更强,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更快,实现供、需两端最优利益组合与利益均衡效率更高.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向规模化与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依赖中国产业及企业在中高端融入全球供应链。受国际环境复杂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正在显现。为了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产业及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现阶段中国产业及企业还不具备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实力,面对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要打造中国价值链以提升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瞄准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几个可自主的核心点与关键环节,通过“多点多线多环”布局强化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加快弥合“缝隙”,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孙全胜 《经济论坛》2021,(12):12-24
改革开放让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仍存在需要提升之处:城镇化动力的非经济性因素占比较大,需要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城乡矛盾依旧存在,需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城镇化进程存在不协调因素,需要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和谐进行.政府需要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功能持续加强,引导制度革新,通过制定公平的政策来协调各方利益,消除阻碍市场体制建设的障碍,建立开放、自由的市场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资源约束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策略对动态环境中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以恒瑞医药为例,探讨其不同发展阶段创业导向、资源行动策略与企业成长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①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是企业资源行动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侧重点不同;②创业导向为企业资源行动策略提供方向,而资源行动策略则是创业导向得以实施的保障,二者相互契合,共同促进企业成长;③多重资源约束是企业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的直接动因,而企业能力提升是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产生的有效结果,该过程中管理者认知为企业资源环境分析、创业导向制定以及资源行动选择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