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56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253篇
经济学   549篇
综合类   41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0篇
贸易经济   205篇
农业经济   910篇
经济概况   4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森林公园旅游是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湖南省14个市州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与首位分布理论,对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各市州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但相对差异变化不大。(2)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不均衡情况总体上表现为森林公园数量<森林公园面积<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的局面。(3)在排名上,大部分市州都出现了一定波动,但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张家界一直稳居首位,娄底的旅游收入排名有大幅度上升。文章最后简要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后危机时代是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面对的一个巨大变量,也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话题。[方法]选取福建省县域经济的5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0—2015年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1)总体上看,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重心向福州、莆田地区转移,省内发展均质化与极化现象并存;(2)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水平提升主导省内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两者的空间格局具有相似性;(3)创新投入与金融零售业的变化主导了经济重心南北向的移动,其与各市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调整政策密切相关。[结论]在后危机时代福建省需根据市场特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地方经济政策应与自身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乡村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战略总要求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完善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法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区域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被调查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上。进而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社区生活组织、村规民约、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留守儿童之家、集中性治丧场所以及村务公开等6个变量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实施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负向影响。[结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分析影响湖南省乡村治理体系的因素,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治理功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山东省生态用地变化特点及驱动因素,评价各类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程度,为科学编制区域空间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用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构建了全省生态用地转移矩阵,归纳了影响生态因素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了驱动力指数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和比对了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结果]2009—2017年生态用地共计转出2048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72%; 转入316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072%。8年来全省生态用地净减少1732万hm2,占2009年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00%。生态用地的流向以耕地最多,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流出次之,向设施农用地的流出也有较大面积。[结论](1)在影响生态用地变化的六大驱动因素中,耕地开发和城镇村工矿占用的驱动力指数最高,非耕农业占用对生态用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六大因素中城镇村工矿占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锡尔指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测度。[结果]2012—2017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绿色供给的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制度的得分最低。各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南京、无锡次之,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锡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都在逐渐缩小。[结论]农产品绿色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方面较低,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在持续增加,资源节约利用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江苏省资源效益利用仍有上升的空间,且区域内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 (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 (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162 0,0116 5和0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用来表现河南省城镇化近10年状态,并通过驱动力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选取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市参加医疗保险人口、天然气用气人口、各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处理量、固体废物处理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SPSS因子分析确定权重,测算2005~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结果]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高城镇化水平集中在河南省西北部地区,有向东北部发展的趋势;低水平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中等水平的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周边的地级市,数量逐渐增多,且有向高等城镇化水平发展的趋势;就驱动力影响力而言,市场机制高居第一,其次是政府作用、自身发展、外商投资。[结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并受多种驱动力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海南当前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主导产业对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在此形势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有利于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运用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个指标,以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统计指标为基础,探讨了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从时间维度来看,海南省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从空间维度来看,海南省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并不突出;从市(县)域维度来看,海南省各市(县)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拉动效应持续增长,中部地区增长势头迅猛,北部地区增长缓慢。[结论]不断完善海南旅游基础设施与管理体系;要不断细分和规范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复购率,完善营销及咨询服务体系;注意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与合作,省内要因地制宜,挖掘各地旅游业发展特色,推动各市(县)均衡发展,以进一步加强海南省旅游支柱产业的作用,并快速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