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4篇
财政金融   83篇
工业经济   36篇
计划管理   223篇
经济学   446篇
综合类   36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196篇
农业经济   851篇
经济概况   42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把握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不仅是促进区域农产品富有竞争力的积极方法,也是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做法。[方法]文章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以区域为评价主体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从两个层面对浙江省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进行研究。在纵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状态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在横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合作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区分。最后整合运用生态位协同、生态位扩充等理论,提出浙江省各地级市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发展策略。[结果]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研究发现,杭州和宁波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较强,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103 6和0.103 2,而丽水和舟山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相对居后,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079 0和0.075 6;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研究发现,可将全省划分为西北平原区域、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西南部山地区域等3个区域,各区域内部地级市可通过协同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结论]根据各地级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生态位分离的策略,从而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价值进行研究,为江西省土地规划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查阅的方法,利用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结合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变化,分析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相应变化。[结果]近年来,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程度高、多样性指数中等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ESV值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在减少;对单项生态系统价值分析,水源涵养在江西省农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结论]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出现了降低趋势,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在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系统,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探讨其治理和绩效,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中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生态经济(0. 483 9)、生态环境(0. 273 6)、生态人居(0. 137 1)、生态保护(0. 105 4),说明该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等仍有待提高。灰色关联法计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畜禽粪便处理率(0. 754),生态经济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0. 624),生态保护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化肥施用量(0. 846),生态人居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饮用水合格率(0. 682),而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态保护(0. 724)、生态环境(0. 662)、生态人居(0. 573)、生态经济(0. 543),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有很大空间。[结论]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林农拥有的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浙江省1546宗活立木流转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了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关键解释变量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转面积、单位面积蓄积、区域虚拟变量、坡度等对流转价格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流转期限对流转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林权交易中心的宣传,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小规模林农参与交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 (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 (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162 0,0116 5和0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及Arc GIS10. 2软件对河南省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格局、分布均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集中程度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距离法分析R=0. 628,小于1,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核密度分析中,整体空间分布呈现3个核心区域,平顶山东北区域,豫西北沿省边界呈带状分布及豫南信阳南部,空间分布受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结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属凝聚型不均衡分布。从地级市层面上分析,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东部、信阳南部和三门峡地区;从分区层面上,以豫中较多,豫北、豫西和豫南其次,豫东基本空白。形成原因与地理高程、社会经济和历史事件有关。交通不便、经济相对发达或相对落后、历史事件少发的区域,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