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42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238篇
经济学   457篇
综合类   359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208篇
农业经济   990篇
经济概况   468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2000-2014年湖北省GDP、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基础数据,从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分析在此期间湖北省能源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且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湖北省2001 -2014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脱钩关系,将能源消费作为中间变量说明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湖北省在此期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绝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并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并且分析原因主要是经其二者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能利用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最后就区域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总结出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旨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水平较低、 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 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 社会、 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同特征提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相互配合、\"农业-旅游业\"相互耦合、\"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以点带面\"互联互动、\"省内-省外\"互学互助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产业已经被提上日程。河南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因素。文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部分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因子的贡献率最低,是阻碍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因子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海霞 《经济地理》2004,24(4):505-509
陕西省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而且主要是乡镇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县域主导农业产业的优化选择和持续稳定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县域农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发挥促进作用,政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级评价筛选、动态监测和立法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 (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 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 (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矿业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许多城市经历了由资源发现—资源开发—小城镇建立—城市形成—城市发展的过程 ,这些城市就是矿业城市。它们在经历了过度的繁荣后 ,一些城市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在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激烈的城市竞争中 ,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 (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 (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162 0,0116 5和0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均琳  邹毓洁 《技术经济》2009,28(12):98-103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福建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福建省工资水平的现状,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