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3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财政金融   834篇
工业经济   518篇
计划管理   1585篇
经济学   2063篇
综合类   1361篇
运输经济   58篇
旅游经济   173篇
贸易经济   1132篇
农业经济   747篇
经济概况   109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909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paper, we document the lesser-known heterogeneous trends of college/non-college earnings premium across age groups from 1995 to 2013 i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college premium in 2013 for the younger group (age 25–34) was about 30 percentage points, similar to the level in 1995, while the college premium in 2013 for the older group (age 45–54) increased to 50 percentage points, nearly double that of 1995. To attribute these divergent trends of the college premium to the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size of college workers, we use the model by Card and Lemieux (2001), which incorporates imperfect substitution between similarly educated workers in different age cohorts. Due to the distinctions of these trends in China, our identification is free of the overestimation issue that the existing studies suffer. Our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U.S., U.K., Canada, and Japan. Holding the age cohort and survey year constant, a one unit increase in log relative size of college workers is associated with about 10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in college/non-college premium and about 18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in college/high school premium.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is much more substantial among the new entrants (age 25–29) than experienced workers (age 30–54). By this patter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labor market entrant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ir own cohort size and argue that the confounding ability composition effect should not be a serious issue.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对城市群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群高速发展与环境问题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亟待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城市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群循环系统构成中要素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量化模型,搭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系统;重点从经济、能源、环境和城市聚合4个角度构建仿真系统,建立要素间量化函数,设定基本场景,以2010—2019年数据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仿真运行.算例结果表明,构建的仿真系统通过了检验,拟合程度较好;通过设计不同场景,验证相关参数变化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发现综合场景对未来系统运行效益最佳,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碳减排问题,能够促进城市向群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We study a tug-of-war game between two players using the lottery contest success function (CSF) and a quadratic cost (of effort) function. We construct a pure strategy symmetric Markov perfect equilibrium of this game, show that it is unique, and provide closed-form solutions for equilibrium strategies and values. In stark contrast to a model of tug-of-war with an all-pay auction CSF, players exert positive efforts until the very last battle in this equilibrium. We deliver a set of empirically appealing results on effort dynamics.  相似文献   
4.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9—2017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效率,分别计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的作用。人力资本对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作用,而外商投资、人均资本、制度质量和能源结构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逐渐严重,各国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林业碳汇逐渐成为重要的减排手段之一,林业碳汇产业也成为各国的新兴产业。针对我国林业碳汇产权不明、相关风险管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收益相对低等问题和林业碳汇融资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产权、风险、需求、收益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三者之间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面板数据,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分配程度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城乡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大力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2019年湖南省各市州相关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测度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旅游经济空间依赖性及新型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州城镇化进程表现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和收敛性,且这种趋势正处于加速阶段.湖南省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表现为两头稳定、中间波动,以及不收敛-收敛的时间变化特征.湖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城镇化率对当地旅游经济均有较强的区域内溢出效应,且区域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处于"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阶段.地理距离因素减弱了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经济因素则强化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10.
A new class of forecasting models is proposed that extends the realized GARCH class of models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option prices to forecast the variance of asset returns. The VIX is used to approximate option prices, resulting in a set of cross-equation restrictions on the model’s parameters. The full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a nonlinear system of three equations containing asset returns, the realized variance, and the VIX, with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s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The forec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new class of forecasting models, as well as a number of special ca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applied to forecasting the daily S&P500 index realized variance using intra-day and daily data from September 2001 to November 2017.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including the realized variance and the VIX to improve variance forecasts, with linear conditional variance models performing well for short-term one-day-ahead forecasts, whereas log-linear conditional variance models tend to perform better for intermediate five-day-ahead foreca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