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财政金融   104篇
工业经济   60篇
计划管理   466篇
经济学   1101篇
综合类   396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50篇
贸易经济   208篇
农业经济   1242篇
经济概况   3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山东省生态用地变化特点及驱动因素,评价各类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程度,为科学编制区域空间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用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构建了全省生态用地转移矩阵,归纳了影响生态因素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了驱动力指数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和比对了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结果]2009—2017年生态用地共计转出2048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72%; 转入316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072%。8年来全省生态用地净减少1732万hm2,占2009年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00%。生态用地的流向以耕地最多,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流出次之,向设施农用地的流出也有较大面积。[结论](1)在影响生态用地变化的六大驱动因素中,耕地开发和城镇村工矿占用的驱动力指数最高,非耕农业占用对生态用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六大因素中城镇村工矿占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从时序范围看,2011—2016年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生态效率的均值为1. 006,但从2015年起进入下滑态势,说明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率已经达到有效水平,但在扩大森林公园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空间差异角度看,只有浙江与安徽两省的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未达到有效水平(分别为0. 851和0. 871),其余各省(市)的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均大于1,说明区域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技术进步指数下降是制约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加大技术投入,促成交流合作机制,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等,对提高区域森林公园生态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外部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总值、种粮补贴、自然灾害、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农村生态补偿金额、农地的整理规模及环保支出占GDP比重共确定12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种粮补贴、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生态补偿金额、生物多样性程度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趋势;自然灾害则与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整体看来,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经济、环境及生态基础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2~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预测其2018~2027年的发展情况,以期了解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黔东南及贵州《2013~2017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评分法对2012~2016年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运用灰色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对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预测。[结果]2010~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协调度良好,但生态效益发展最低,其中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良好,但由于持续保护,2016年出现生态保护过度,经济和综合效益下降现象,因此发展模式有待于向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倾斜;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在2018~2027年将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其发展缓慢,仍存在一定限制因素。[结论]政府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可将部分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挥区位特色的同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力度引导农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加大新型农人的培育,促进高效、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方法:在傅抱璞假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拟合参数ω回归方程求得实际蒸散量,以此来构建水分盈亏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结果:(1)1985—2015年,松嫩平原北部土地利用表现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水田和旱地面积不断增加;潜在蒸散量和气温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以0.27℃/10 a上升,潜在蒸散量以5.15 mm/a下降;(2)经过拟合参数ω方程求得实际蒸散量可以有效反映土地利用状况、地貌特征和土壤属性;(3)1985—2015年间总体的水分亏缺率均值是0.25、0.2、0.31和0.13,而土地利用的影响使严重缺水面积逐年增加,其增加量是总面积的1.59%,约是原有面积的2倍。研究结论:基于傅抱璞理论改进的参数ω能够提高地区实际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对区域水土平衡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区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态山岳的旅游健康发展程度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2018年西北地区的华山、麦积山和天山天池的旅游生态健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山岳景区旅游健康发展均处于健康状态;在资源健康方面,天山天池表现为非常健康,华山和麦积山处于健康等级;在环境健康方面,麦积山处于非常健康,华山和天山天池处于健康等级;在经济健康和旅游社会方面,三大景区均表现为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