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4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2篇 |
工业经济 | 98篇 |
计划管理 | 769篇 |
经济学 | 235篇 |
综合类 | 450篇 |
运输经济 | 10篇 |
旅游经济 | 16篇 |
贸易经济 | 322篇 |
农业经济 | 261篇 |
经济概况 | 4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85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 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一切破解三农问题的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为此,应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发展 城市经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绿色农业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它不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绿色食品工业的基础产业。河南省息县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该县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保障优质食材供应,是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基础。该县是\"全国产粮大县\"、\"河南省产油大县\"和\"果蔬之乡\",而且工业少、环境好,绿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规模不大、品种不多、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做大做强绿色农业,是该县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必由之路。研究应用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和农户意愿评价方法,结合该县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该县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加强研发、建立基地、树立品牌、推进土地流转、培养人才、开放发展、加强物流配送、出台扶持政策\"等10条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夯实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基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是人类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的重要一环,食品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如何完善食品管理,建立高效、时效、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深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超市为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建林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4,(6):48-50
本文剖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点,指出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并对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厦门检区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认证情况普查,分析了这些企业取得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数量和种类分布及其与企业性质、产品类别和出口比例等因素的关系,认证动机和未认证的原因等,从而对认证监管和检验检疫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木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4)
论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方法,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现状,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新措施。对于思想意识不足、管理机制不足、规划方案不可行、意识形态不正确等问题应及时改正。论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组织结构的适当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扩展等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以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改变。在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这种改变同时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影响。在改变中,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既有流失的部分,也有转变、扩展的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