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2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财政金融   426篇
工业经济   310篇
计划管理   2021篇
经济学   1802篇
综合类   1826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53篇
贸易经济   835篇
农业经济   2827篇
经济概况   193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1035篇
  2011年   1239篇
  2010年   1066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is article examines non-farm employmen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rural institutional change, based on evidence from discrete-time logistic models for event history analysis using the Life History and Social Change survey. We find the transition to non-farm sector rose rapidly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market reform, whil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aw it reach the lowest ebb. While male advantage prevailed exclusivel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early marketization, education possessed a stable positive effect in all historical periods. Although the returns to different kinds of political capital vary along with institutional dynamics, intergenerational reproduction was greatly reduced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研究地,通过SPSS和AMOS实证探究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维度。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包含旅游地感知、地方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环境责任行为4个维度;地方认同感和旅游地感知对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影响力较强,其次是主观幸福感和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3.
薛杏琳  吴倩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52-159
通过VOSviewer分析2018—2023年有关乡村振兴与电商平台研究的中外文研究共414篇高质量文献的知识图谱,分别从关键词共现、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发表趋势和轨迹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3年乡村振兴与电商平台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呈现倒U形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以案例、访谈等定性研究法为主,并在未来聚焦在数字化、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等方向上。在梳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新时代下的电商平台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支持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基本内涵,对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进行研究,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在分析水资源需求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根据水循环理论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是推动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家庭曾是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依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和人口流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与过去大不相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如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子女数量减少而使家庭供养负担加重、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面对这些新的挑战,西藏城乡居民的养老出现新趋向,如自我养老观念提高、女儿养老地位加强以及社会化养老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为制度供给的增量调整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当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者出现新的制度诉求,既有土地承包经权营制度不足以满足该需求。承包地制度供给创新要做实承包权,辨明"三权"分置下经营权所处的位置。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塑造过程应坚持物债二分法,实现物权法、合同法双重法制途径的并重。研究结论:承包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理论创新问题,辨清"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仍需以实践需求为出发点,新的制度供给是一个增量调整与立法跟进问题。对经营权性质的探讨有必要融入物债二分逻辑,对于短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应按照契约自由原则,实行意思主义,权利类型、权利内容经双方自由创设,对长期存续的土地经营权可实现物权化,实行物权法定主义,按照法定规格与程序流转。  相似文献   
8.
9.
水源地突发水污染政府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为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非常规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政府需要安排一部分应急预留水量。如何合理预测政府应急预留水量的规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政府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预测方法,具体思路是:借助于案例库,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众多影响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因素中提取出两两不相关的因子,以此作为案例的特征属性,基于加权曼哈顿距离测算相似度,依此得到匹配案例,进而测算政府应急预留水量。以太湖流域常州地区水源地为例,进行政府预留水量需求量的预测与分析。该方法可以为政府应急预留水量的配置、储备等提供相关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