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40篇
  免费   2112篇
  国内免费   591篇
财政金融   3479篇
工业经济   2077篇
计划管理   10906篇
经济学   8184篇
综合类   7088篇
运输经济   371篇
旅游经济   850篇
贸易经济   5288篇
农业经济   4012篇
经济概况   588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7篇
  2022年   839篇
  2021年   1365篇
  2020年   1675篇
  2019年   998篇
  2018年   866篇
  2017年   985篇
  2016年   1121篇
  2015年   1351篇
  2014年   3374篇
  2013年   3792篇
  2012年   4085篇
  2011年   4922篇
  2010年   3639篇
  2009年   2985篇
  2008年   3003篇
  2007年   2533篇
  2006年   2390篇
  2005年   1767篇
  2004年   1262篇
  2003年   1098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外部知识互动提升了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也可能导致外部技术依赖;开放式创新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上的影响存在差异,节能环保企业应结合不同创新阶段和企业自身特征有效开展外部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需建立在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基础之上,节能环保企业应重视内部创新投入与外部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内外部创新要素叠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285个地级市数据,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进行测度分析,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TFP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但二者具有较强的时空一致性,即科技人才集聚特征显著的城市,其TFP也相对稳定;②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呈倒U型,但研究期内大多数城市仍处于集聚效应占主导阶段,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进步水平促进TFP增长,而科技人才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③不同类型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其TFP影响的异质性显著,且适宜集聚区间也存在差异。省会城市及一、二线城市等优势特征显著的城市所能承受的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上限更高,有利于通过释放集聚红利促进TFP增长,而非省会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等则拐点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a regulator-led advocate for minority shareholders 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 performanc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established the China Securities Investor Services Center (CSISC), which began its ownership of 100 shares of public firms in 2016. The CSISC advocates for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proactively. Focusing on abnormal stock returns in M&A announcements, we find that acquirers that have the CSISC as a shareholder (CSISC acquirers) exhibit higher positive abnormal stock returns than non-CSISC acquirers.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ore results are mainly driven by firms with severe agency problems and weak external/internal monitoring, and those not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CSISC acquirers have better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encounter more M&A failures than non-CSISC acquirer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CSISC only holds 100 shares of listed companies, it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monitoring and driving firms to make appropriate M&A decisions.  相似文献   
4.
《Business Horizons》2022,65(5):547-557
The legal and compliance departments in organizations have more influence than ever before. Why then are companies so vulnerable to legal liability? The problem may not be with talented legal professionals, but with the lack of legal knowledge held by MBAs and other business school graduates that make day-to-day decisions in modern organizations. Firms can close this knowledge gap and minimize legal liability by training their managers in legal astuteness—the ability of a manager to address legal issues successfully—by instilling four essential traits: respecting the rule of law, recognizing legal issues, resolving problems proactively, and reporting complex legal issues to experts. Job candidates should also be screened for traits of legal astuteness. A legally astute candidate, especially a graduate of a business school that requires legal education for all its students, can be a cultural ambassador for legal astuteness and a valuable liaison between legal and compliance departments and the candidate’s functional area. A legally ignorant candidate will require significant training and a frank assessment of the legal risk they bring to the organization. Modern firms in today’s legal environment face two choices: hire a legally astute manager now or deal with a compliance headache later.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研究地,通过SPSS和AMOS实证探究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维度。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包含旅游地感知、地方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环境责任行为4个维度;地方认同感和旅游地感知对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影响力较强,其次是主观幸福感和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的原因及损失量,针对相关粮食损失原因及状况,提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节粮减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山企业物流计量流程的特点,优化了无人值守计量管控流程,采用车牌识别、智能道闸、物联网等关键设备与技术,实现物流车辆进出厂自动识别、称重无人值守、数据远程采集、业务环节管控及流程闭合管理,达到了企业减员增效与远程集中管控的目标.同时视频监控、红外对射等技术的应用,避免了计量过程作弊行为的发生,加快了物流信息传递效率,规范了物流计量流程,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与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8.
汪洁  李刚伟 《价值工程》2021,40(2):64-65
为响应大众创业的号召,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也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的当下,中小企业要重视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通过薪酬福利的有效应用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贡献出更高水平的价值。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福利现状的同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盛朝迅 《改革》2020,(2):5-19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 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 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 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 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 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