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9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区位性因素与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两种区位性因素对地方公共品最优供给(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在城市中所在的区域。分析表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要小于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公共品的最优质量。另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与居民的相对位置(距离),这一因素在具体分析中被转化为使用居民出行半径表示的指标。结论表明,出行半径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中间投票人与公共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原先距离公共品较远的居民得以有机会享用该公共品。前一种影响对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起抑制作用,后一种影响的效果则相反。而公共品的最优质量随出行半径如何变化,将取决于这两种效应之间的比较。本文还根据公共品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性区分了替代性公共品与非替代性公共品,并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共品受区位性因素影响而在最优质量与最优供给数量上所呈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劝诱性医疗的成因:管制、市场结构还是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一个价格管制背景下的医疗信号博弈模型讨论了我国劝诱性医疗现象的成因,以及管制、市场结构和信息不对称在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无管制市场中,医生存在以价格承诺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的动机和可能。在政府对各项医疗收费实施全面价格管制的制度背景下,过低的诊断价格上限将使市场自发的事前价格承诺机制失灵,并诱发欺骗性的诊断结果,而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价格上限管制则诱使医生以增加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量的数量决策来维持自身的垄断抽租能力。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双重劝诱性医疗均衡。在此均衡下,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未受影响,故价格管制无法改善患者的福利状况,反而会导致社会的净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主导型消耗战与制度性退出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消耗战的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设置国有企业制度性退出壁垒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在本文的分析中,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将亏损企业维持于市场之中,而这一行为客观上对其他地区的企业生存形成压力。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消耗战中,地方政府决定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设置壁垒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更高的净收益,或者地方政府能够更多地将维持退出壁垒的成本转嫁出去,那么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将越长。  相似文献   
6.
进入管制与产品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政府进入管制对厂商最优质量水平及市场平均质量水平的影响。在模型中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主观推断存在误差 ,而产品需求在短期内保持稳定。财政收入最大化政府设置行政性进入壁垒并对非法进入者进行惩罚。因而 ,非法进入者虽然可以以冒牌的方式进入行业或市场 ,但有面临被处罚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 ,政府一定有动力实施管制 ,且将查处的力度确定如此水平 ,使得冒牌厂商“打而不死” ;此时 ,市场平均质量水平则低于或等于无管制情形。本文的分析还表明 ,在位厂商和非法进入者的均衡质量水平均与管制力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业发展政策和自然垄断领域的规制政策两个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产业政策实施中的积极意义,探讨了目前产业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保证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和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中具有积极作用;在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应慎重把握行政性干预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平衡,实现政企分开,侧重于创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应区分竞争性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并侧重于通过机制设计和价格管制限制自然垄断环节的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基础,检验了标准化对企业R&D投入倾向的影响。理论上,标准化既可能促进也可能制约创新。而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标准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的R&D强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标准制定活动,企业自身参与标准制定对R&D的激励效果更大,并且这种影响在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标准制定企业之间虽然相互施加了创新约束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应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区域性公共品最优供给的需求模型与供给模型基础上,运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需求模型与供给模型在描述中国区域性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检验,并对中国公共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共品供给中中央政府财政补助的效果以及公共品供给的拥塞效应和网络效应进行了估计与测算。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供给模型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中国各地区区域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决策。对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公共品的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在供给中则存在显著的拥塞效应,且地区人口增长将使当地人均公共品消费量快速下降;对中央政府财政补助效果的估计则表明,该项补助对提高区域性公共品的人均供给水平的效果虽然为正,但作用甚微。此外,考虑到地方政府可能会由于追求政绩的上升而使其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决策偏离社会福利目标,前期地方政府政绩对当期决策可以显著地解释人均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技术引进、R&D和FDI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上的效果。结果表明,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对提升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则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对R&D支出向创新能力的转化起负面影响,而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和FDI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创新能力积累的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FDI所能实现的创新能力转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薄弱,R&D对创新能力的积累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