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爱民  魏志华  张纯  左婉平 《金融研究》2020,483(9):154-17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真心”还是“幌子”?与现有研究聚焦于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个体证券交易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10338个内幕交易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抑制高管内幕交易的规模,更能显著降低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这表明作为社会责任的谋划者,企业高管并未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牟取个人证券交易的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真心”承担社会责任的证据;(2)进一步从“信息模型”和“声誉模型”双重视角探究发现,在企业信息不透明和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相较于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强。总之,本研究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提供了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积极治理作用的证据,不仅丰富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对利益相关者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现象,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相关文献,分析和识别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背景下大都市圈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研究框架。通过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综述发现,空气污染物来源和作用机制迥异;空气质量受到城市密度、土地开发模式和交通布局等城市形态因素的综合、复杂影响;低密度、机动车导向的蔓延城市形态被认为不利于空气质量。中国目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主要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视角切入,集中在污染源的识别、源强及扩散等方面,也有地理学者关注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但尚缺乏对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上述国内外经验和实证结论,结合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构建了由发生模型、影响模型和测度模型等三个模型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框架。希望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环境发展政策,通过引导良好的城市形态来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纯 《证券导刊》2014,(28):33-35
当前关于房地产前景的争议之声不断,楼市的黄金十年是否真的结束了?与此同时,A股市场是否真如一些机构所言,将进入长期慢牛行情?带着这些疑团,本期我们采访了深圳菁英时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超先生。  相似文献   
5.
张纯 《证券导刊》2014,(30):38-38
近期股指两极分化:大盘股升天、创业板落地,投资者两次遭遇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中6月份盈利排名靠前的私募,以图为投资者理清当前行情的脉络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塑造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就业可达性,以及制定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纯 《证券导刊》2014,(26):32-33
今年的行情波动较大,没有长线持股的大环境,市场资金都在追求短期收益,唯一的盈利模式也只有搞主题投资、抓热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去把握投资机会?而新股重启又将对市场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过度偏重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中国制造业升级缓滞、利润微薄,陷入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从软实力的视角出发,欧美发达国家低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启示。通过分析传统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构成,研究低技术产业软实力的挖掘方式,进而从转变产业发展理念、导入产品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创新设计型人才、加强中小企业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对江西省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然而各县(市)之间却存在着相互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份额的不利局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在竞合博弈的视角下,确实存在着“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因此从统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开发特色旅游、整合营销、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纯  张洋  吕斌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119-126
中国唐山震后重建的案例,显示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动员和举国支援下,迅速进行震后重建的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灾后援助,特别是重建是中国政府抵抗自然灾害最重视的环节,也是通常在灾害发生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唐山地震三十后,从城市规划视角对震后唐山恢复进行再审视,对传统的防灾减灾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为当代中国城市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发生在1976年的7.8级唐山大地震,震前完全没有任何防灾准备措施,造成了24万人死亡的巨大损失。震后虽然面临着数据和资料缺失的困境,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指挥下,地方党、政、军等力量的全面介入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灾后紧急响应措施。唐山震后规划虽然确定了"易地建设、分散发展"的重建规划思路,然而在迅速安置的要求下,后续建设还是不免落入原地重建的方式。在住房恢复方面,采取了"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模式,然而盲目提高建筑标准造成了时间和财力浪费,也引发了重建进度的拖延。在公共住房供给滞后的同时,大规模简易住房的兴建也给未来城市发展埋下了二次改造的隐患。唐山震后恢复的积极作用在于,为中国建筑防灾法规的完善和广泛推行提供了契机,也为八、九十年代制订和修编抗震标准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然而,这种"举倾国之力,助一城之建"的一腔热情进行城市物质空间重建与重置的带有特定时期的特点,当代中国城市防灾减灾更应从长远视角出发,促进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