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走马塘之名称始于唐。据旧志载,唐时,"两浙兵马钤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名之。"当时,塘外就是流向宁波城外的奉化江,塘内就是水丰田肥古村落。据《陈氏宗谱》载,北宋开宝四年(971),姑苏陈矜中进士,后勤政爱民。后其子陈轩任明州录事,为父守孝而迁居茅山之阳走马塘,此后陈氏子孙繁衍,耕读传家,渐成鄞南望族。据《宗谱》记载,自北宋至明清,陈氏族内中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宋徽宗敕封走马塘为"忠孝里",走马塘在鄞南平原上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鲍贤昌 《宁波通讯》2013,(10):84-87
"陶公山下水深深,苔覆渔矶树覆岺。绝对红颜容一舸,起家赤手致千金。秋风蔓草官游鹿,寒月芦花浪打禽。闻说烟波曾置馆,旧时台榭费追寻。"这首出自清代甬籍文人董沛之手的诗作,描写的就是东钱湖畔的陶公山。早想领略陶公山的美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终于达成了此行。出宁波城,穿过鄞东首镇邱隘,汽车经近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便来到山清水秀的东钱湖。陶公山对东钱湖来说,其实就是个几乎延伸到湖中心的半岛,海拔110.7米、面积约1078亩,山巅松柏浓郁,山麓有着千余户白墙灰瓦、高低错落的民居。这里的渔民过着与城市的快节奏全然不同的生活,清晨,他们去湖上撒网捕鱼,晚上归来鱼蟹满舱,和美又满足。清  相似文献   
3.
林村,古称桃源,因遍植桃树而名,为中国的三大桃源之一。湖南的桃源,因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而闻名遐迩;天台的桃源,至今遗迹荡然。而宁波鄞州的桃源,在离市区17公里的横街镇林村,路随溪辟,景依水转,十里桃花源,名传千载。甬剧《天要落雨娘  相似文献   
4.
在一千多年前,鄞州区西部有个“广纵千倾”的广德湖。它东起望春、新庄,南临青垫、俞家,西至横街、董家村,北界高桥、石塘。湖面碧波荡漾,一派芦雁翔集、舟帆竞发的景象。其面积相当于今东钱湖的5倍。然而,到了北宋政和八年(1118),  相似文献   
5.
<正>在海拔800多米的杖锡山麓下,有一个群山环抱奇岩危耸的高山古村,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世外桃源李家坑村。李家坑地处杖锡山心,东面溪对岸是桃树横,南面是后龙岙,西面八穴坪与百步阶接壤,北面燕崖岭与余姚大岚山相连。抬头远眺,便是后湖岗,榧树潭水库拦坝于此,飞流直下。一条宽阔的樟溪穿村而过,带着余姚、奉化和鄞州三地的人文气息和悠远历史,自西向东流经樟村、鄞江、洞桥……沿村的环溪路东通宁波市区、北接奉化与余姚。李家坑犹村口耸立着一块"四明山漂流大峡谷"的石碑,  相似文献   
6.
“一径崎岖通下水,风物人情更淳美。两椽茅屋何萧然,即是吾庐靠山起。”这是南宋丞相史浩《东湖游山》诗,写的是东钱湖边的故里下水村。下水,地处东钱湖东端,三丽环山,一面临水,是古鄞县通向瞻岐、大嵩海边的捷径,也是山货柴竹等集市贸易的集散地,又是三朝宰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的祖居之地。  相似文献   
7.
<正>出宁波城东,乘车驰过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穿越风光秀丽的东钱湖雅戈尔动物园,路旁青山连绵,景色迷人。天童太白湖上碧波漪涟,渔帆点点。长达约2138米的宝瞻隧道,雄伟多姿。行约1小时,至瞻岐镇茶亭折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鄞州东南、濒临象山港畔、素有"二府衙门"之称,几百年威镇浙东海疆的历史文化古城和军事重镇——大嵩所城。  相似文献   
8.
龚成  鲍贤昌 《宁波通讯》2009,(11):21-21
“何人杖锡过山峰,雨里风烟转不穷。暗壑水声清泱泱,深岩花令湿蒙蒙。遥知雪岭开亭近,旧说云乡有路通。自恨青鞋踏城廓,仙游长在梦魂中。”这是北宋诗人舒直的《雨中咪杖锡》诗,写的是距宁波65公里的鄞州樟水镇四明山心——杖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