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对BOT投资的政府保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BOT是国际上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投资方式。自1984年产生于土耳其以后,已在国际投资领域内蓬勃发展起来,并且特别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注意,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加强基础建设的重要途径。90年代以后,BOT方式也已进入我国的利用外资领域,对缓解我国建设资金不足、加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BOT在国内的运行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对BOT投资方式的法律保障方面更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逐渐成熟,企业人格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商号越来越成为各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关于商号权的纠纷亦纷至沓来。同时,各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号的国际保护问题也愈显紧迫。 什么是商号 1.商号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商号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表明不同于他人的特征而在营业中使用的“专属名称”,即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  相似文献   
4.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对美国实施301条款的限制何正启(南京大学)美国“301条款”是一项单边贸易报复措施。它与原先GATT所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精神并不相符,但是,美国以原GATT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不足以保护美国“依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为借口,频频...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地产应实行“权利一致”和“同时抵押”原则。但在房屋和土地实行分别管理的地区,客观上容易出现房地产分别抵押的情形。关于房地产分别抵押是否有效,司法界有不同的观点。从谨慎的原则出发,以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为基础,对房地产分别抵押给银行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银行如何运用房地产“同时抵押”原则进行了分析。银行接受房地产分别抵押存在抵押无效和抵押权落空两种风险。银行在办理房地产抵押时,一般应坚持房地产“同时抵押”和房屋、土地双双登记原则,同时就划拨土地使用权上的建筑物抵押和房地产“分割”抵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实性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分析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责任,同时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联交易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但也可能损害商业银行自身利益。关联交易规制有利于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与控制风险。关联交易的立法目的在于规范关联交易行为,遏制关联交易的负面作用,维护商业银行及股东整体权益,保障金融安全。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关联交易管理:强化关联交易风险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区别关联交易风险程度,增强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建立关联交易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兼顾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及其豁免原则的适用;加强集团成员关联交易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银行如何应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启  韩晓莹 《银行家》2007,(12):116-118
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登记办法》及登记公示系统明确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程序性和系统性问题,初步建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体系。电子化的担保物权登记系统的建设,在国内尚无先例,这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以及物权登记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假按揭"贷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启 《金融论坛》2003,8(3):25-31
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 ,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 :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 ,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 ,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 ,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 ,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之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 ,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