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1.
现行工业化国家的早期模式和苏联模式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要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规律和经验,同时也要从本国的现实探索中总结教训,走一条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区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县级行政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秦巴山脉南麓,属纯农业县级区。由于建区时间短,底子薄,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支出增加过猛,财政赤字逐年增加,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困扰着区域经济发展。建区初期的财政收入仅200余万元,1998...  相似文献   
3.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未以来,尤其在70年代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解除了一些金融管制措施,实施利率、货币、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等全方位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战略.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深化程度的不同,以致金融自由化的本质虽有相同之处,却也有颇多差异.本文就这些国家金融自由化经济背景、动机动力、发展趋势及经验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条件,联系其历史和现状揭示了当前存在的制度障碍,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6.
渐进式转轨的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主要经历了旧体制开始解体和新体制因素开始成长、新旧体制并存、双轨体制向单轨体制转变及新体制的完善四个阶段。其特征主要是市场主体培育、市场机制形成、体制改革推进领域的渐进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的,是建基于中国国情的,即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国情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从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城乡二元格局的不平等机制、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迁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重构问题是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扶贫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合理的信贷扶贫体制;发挥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援;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