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对于现代化的经济,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许多正常的经济交往将很难正常进行。本文从阐述贸易信用保险出发,简单描述了我国目前国内贸易中所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既要求出口产品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又要求生产过程还要低碳排放,同时碳关税也要进入国际贸易规则,推行低碳经济将直接加大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外贸出口造成直接冲击.中国的外贸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贸易环节,都将面临重重障碍,甚至成为以低碳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这就要求我国外贸企业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绿色出口产业,才能在世界未来经济发展中抢占有利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新时期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及因病致贫的状况,我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湖北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通过调查发现,湖北省新农合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成效显著,部分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商业银行,其中最重要的是积极推进专业银行商业化。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笔者认为,在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机构创新,建设一批新生金融力量——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应该是我们的重要选择。但是建立新型商业银行,一开始就必须注意一个机制,抓住“规范”二字,防止将改革成果搞成改革对象,其思路应是:一政府出面。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首先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出面,由各级政府委派熟悉经济或金融工作的负责同志牵头,具体根据各地不同经济特点,城市所在地的不同地域及城市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生态补偿在低碳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机制还待创新。文章在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内容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6.
发展碳金融 促进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碳金融体系的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产物,在低碳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析了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的作用,并分析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利用碳金融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保险行业文化比作一只木桶,那么桶壁就是由保险产品开发文化、保险营销文化等多块木板组成的,桶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桶箍就是保险监管文化,而木桶里装的水则是保险行业的"软实力"。当前我国保险行业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了典型的木桶效应,需要补齐短板、突出长板、加固桶底、调适桶箍,以此提升保险行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公用事业缴费服务关系到社会民生,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开展了公用事业缴费模式创新,但从推广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尚难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排长队缴费等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银行代收公用事业缴费模式创新所面临的困境,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银行代收公用事业缴费新模式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全球排名第32位到自2004年后便位居全球第3,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增加到2007年的7名左右。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宜时移,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开展的全省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政府、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农户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这些问题,并为湖北省更好更快发展政策性"三农"保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