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十余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产业体系及空间布局正处于随新区功能提升而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天津和滨海新区而言,面临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走势,进一步壮大新区经济实力,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问题,而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能够与滨海新区的产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发展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对于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扎实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发展成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尝试各种发展模式和道路,从拉美国家的"进  相似文献   
3.
Desakota模式及其对我国城乡经济组织方式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拿大学者麦吉(T.G.Mcgee)80年代提出的Desakota模式,是对亚洲发展中地区城市与乡村两种空间类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空间表现作出的理论总结。本文对其作了述评,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作了总结,探讨了这一模式对于我国组织城乡经济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能力,把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应准确把握农民进城落户意愿这一事关新型城镇化走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那时的许多人来说,城镇化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今天,城镇化正以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中国推进。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发展为动力,城镇化正在对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城乡规划功能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城乡规划从"国民经济计划的延续和具体化"已经转变为新时期在城乡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综合调控作用的公共政策.在总结这一转变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新时期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的具体体现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社会结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城镇化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行,成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重要体现,也必将成为“强起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下)周一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史育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生)四、中国城市空间关系分类及确定实体地域的方法上述方案从原理上讲是很简单的:即在现有城镇的建成区外再加一定纵深的近郊地域。...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激发投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一方面,会推动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