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金在业绩排名压力下的泡沫资产配置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推升市场泡沫。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与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2013―2020年基金的重仓持股,发现:(1)基金在泡沫膨胀阶段显著超配了泡沫资产,而在泡沫破裂前后显著减配,展现了“泡沫骑乘者”的特征;(2)2015年前后,泡沫资产主要为小市值股票,2019―2020年,泡沫资产逐渐转为大市值“白马股”,且基金超配的程度显著提高,呈现抱团大盘白马股的特征;(3)排名前5%的赢家基金,以及1/3和1/10关键排名处的基金更激进地超配泡沫资产;(4)相邻排名基金的业绩差异越大,基金的泡沫资产配置行为越明显。综上表明,基金公司并不一定是天然的市场稳定器,监管层应密切关注业绩压力下基金超配泡沫资产的行为,投资者则应理性选择长期声誉较高的基金。  相似文献   
2.
周依仿  骆品亮 《技术经济》2022,41(7):168-184
互联网平台独家交易行为越来越受到反垄断部门的重视,而其经济效应较为复杂,在业界尤其是学界尚存争议。本文首先基于Hotelling模型分析独家交易前后用户的归属变化,并考虑平台赋能和品牌异质性对独家后商家销量的影响,分解其作用机制。再基于2019年西部某重要城市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外卖平台G独家交易对平台内经营者销量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独家交易通过渠道效应降低了商家的总销量,而没有出现显著的能提高商家销量的用户转移效应。因此,平台并未在销量提升上有效赋能独家交易的商家。异质性分析发现,品牌商家独家后销量受到的负面影响高于非品牌商家。本文可以为反垄断相关执法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