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房地产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认识和把握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房地产界的所有同仁都应该了解和掌握房地产业的发展的一些规律.以便为自己的工作服务。笔通过学习和调研.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居民家庭财产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解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由专职调查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并首次制作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报告,以探讨其资产的构成状况及财产合理化程序,本文即摘编自此报告。  相似文献   
3.
一、富人是如何致富的城市高收入群体的形成是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主导因素,亦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收入分配的要素有所不同,有人形象地称之为"70年代靠劳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在早期的城市高收入户中,政策导向性因素占主要地位;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渐进行,部分高收入者在双轨制的缝隙中获得了高额收入;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个人素质已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向工业倾斜的政策,致使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在经济资源的配置竞争中,农业往往处于软弱和不利的地位,致使社会资源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如果说正是由于偏低的农业比较利益曾经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现在过于偏低的农业比较利益则使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必须阻止农业的衰退,并促进其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发土地面积千亩以上的房地产项目,从土地获得到项目清盘,少则五六年,多则八九年。开发期间,国家政策在变,销售价格在变,管理人员在变,基础投入(土地开发.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多次进行。在此情况下,把每一个建筑单体(或建筑组团)的成本、利润情况和每年度的成本、利润情况及时核算清楚,使项目均衡提取利润、适度交纳税费、保持开发后劲,让经营合理取得工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另一视角: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路径,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类居住和经济布局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如果从社会成员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来看,城市化的显著标志是农民市民化。本文市民化的农民主要指城市常住外来农业人口(指居住在本城镇半年以上,户口在本市<县>以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经过重新分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个人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表现在收入上就是个人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加,但高收入群体都包括哪些人,富到什么程度,收入来源及资产状况如何?本篇对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也是社会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20多年来在这一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二是个人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后者的变化既是政策导向的主观结果,也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相对不断减少。因而,收入不断增加的高收入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孟庆欣 《数据》2007,(3):8-9
企业景气调查是通过定期向企业家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对直接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判断和预测,或对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发表看法,据此编制景气指数,以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统计调查活动。企业景气调查方法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IFO经济研究所于1949年在德国  相似文献   
10.
一、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可见,上述三条对盘盈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不一致。笔者认为,应统一采用如下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