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住处系统(简称GFMI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在借鉴其他国家财政信息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信息化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由朱镕基总理亲自命名。  相似文献   
3.
4.
近几年来,苏南农村经济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崭新的经济格局,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而被誉为“苏南模式”。且不论“模式”的提法是否妥贴,但作为我国农村一条颇具特色并较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路子,对其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确是非常必要的。“苏南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苏南模式”的内涵是什么,有些什么基本特点,目前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我们认为,所谓“苏南模式”,简言之,就是指苏南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子和基本格局。依据这个概念,苏南模式的内涵,第一是指苏南农村,而不是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苏南区域;第二是仅指经济而言、而不是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意识、经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诚然,苏南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确实受到城市经济的影响,并与之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土地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有政策上的问题,也牵涉到理论问题。对此,有些同志进行了探讨。现选编以下几篇有关文章与资料,供研究。欢迎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7.
近来,对“以工补农”和“以工建农”的提法议论颇多,质疑一类的文章也读到不少。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令人叹服;但也引出一些新的疑窦,教人费解。笔者在多年从事农村经济的调查研究中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觉得有必要对其中一些看法和提法作一点补白。一、“以工补农”的内涵关于“以工补农”,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解释,认为“以工补农”是农村区域性集体经济内部的一种微观调节。这没有说到点子上,也不够全面。我觉得,对“以工补农”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三个要义:这里的“工”字,是特指乡镇企业,而且只能是乡、村两级集体创办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分析研究苏州沿太湖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站在长三角区域进入高铁时代和后世博时代的战略高度,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文化、东太湖整治与滨湖新城建设等等敏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文章同时提出了"抓住生态文明纲,走好富民强市路"、"深挖河、广植树、控人口"等重要指导思想,"把苏州沿太湖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花园"的近期目标和"把环太湖城市圈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花园式湖泊城市"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在近年来所形成的规模经营单位中,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逐渐减少,而一大批跨村、跨乡乃至跨市、跨省的客籍农户正逐步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这一现象对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走向市场进程所蕴含的深刻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