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评级成为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的热点话题.作为改善信息环境、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分析师跟踪能否影响发债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选取2011-2018年我国拥有主体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分析师跟踪与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也越高,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分析师跟踪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会计信息风险以及债务代理风险两条途径对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分析师跟踪提高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积极效应在国有性质、非四大审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星  杨羚璇 《金融研究》2022,500(2):98-116
本文以2007-2018年拥有主体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企业财务错报在未来被重述这一场景,检验主体信用评级变动能否反映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研究发现,评级机构在发债企业财务错报年显著下调了主体信用评级,而在重述公告发布年没有上述现象,这表明主体信用评级下调反映了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当期财务错报涉及盈余时,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的幅度更大,说明评级机构更加关注与盈余相关的财务信息。机制分析表明,评级机构维护自身声誉是主体信用评级变动能够反映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主要机制。此外,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还导致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负面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主体信用评级变动反映企业真实财务信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揭示了主体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也对理解中国情境下评级机构调整主体信用评级的行为动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