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6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大美长白山     
最近几年,我常在中央电视台和吉林省的大小机场、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上看到这样的广告词:"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也许是宣传的作用,也许是长白山的"大美",我发现近几年长白山的旅游和文化研究也正在不断升温。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搜索多次登长白山的旅游记忆,从中挖  相似文献   
3.
农发行组建以来的经历及现实作用 农发行是作为中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于经济体制转轨初期,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管理,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登上金融历史舞台的。建行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在机构设置上经历了一个阶段性推进的过程,即 1994年至 1995年初,建立总行和省级分行, 1996年 10月至 1997年年初,建立计划单列市分行和市 (地 )、县 (市 )分支行;在业务经营管理方式上经历了一个由全面委托代理制到基本全部自营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即 1994年 6月末至 1996年年末 (…  相似文献   
4.
农发行“十五”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七五”时期,全国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指示,按照企业化经营的目标模式,在计划、资金、财务、分配、组织领导体制、劳动人事制度、信用社体制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改革。尽管在改革进程中受到客观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整及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困惑和徘徊,但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其突出表现是:(1)广大干部职工的经营和竞争意识、组织资金营运和经济核算观念空前增强,并成为自觉行为,使农业银行由行政事业型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化;(2)业务领域拓宽,服务  相似文献   
6.
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对专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改革建议桑秀奇,林德昌,邢树勋,刘庆文,郭学东为了研究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后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以及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依据组建农业发展银行的条件,选择了在...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金融工作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调整农村信贷结构,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 一、我省农村信贷结构经过调整趋向合理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银行、信用社,根据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东、西、城市效区四种类型的产业政策,通过组织融通资金、控制贷款总量、优化贷款投向、硬化贷款条件、活化贷款存量,初步调整了农村信贷的产业、区域、企业和资金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保障的社会效应关注较多,而忽视了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除了考虑其社会效应外,还应该考虑它的经济效应以使其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对收入、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消费和价格等会产生影响和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1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为期三年政府信用额度为200亿元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农发行“两会”期间的这一举措,在吉林省乃至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反响与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农业政策性银行身份组建、目前专司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服务职能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对“订单农业”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支持方式方法,有利于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工作主动权,更有效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