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业整体收入中的占比逐渐增大,针对银行业收费的监管也受到管理层重视,但相关监管措施仍不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中关于银行业收费监管的相关研究,对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监管条例的异同,从行为经济学中有限注意的视角,发现当前对于银行收费的监管条例过于笼统,缺乏根据场景及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条款与创新的收费模式。本文结合学理研究与实践经验,对银行业收费监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龙凯  江嘉骏  余音 《金融研究》2016,431(5):138-155
本文探讨企业盈余管理与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利用2005到2007年在中国经营的合资企业数据,控制了不同国家经营环境差异的影响之后,我们发现出资国个人主义更强的合资企业倾向于更多地进行向上和向下的盈余管理,出资国不确定性规避更强的合资企业,更多地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上述影响在外资绝对控股公司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较稳健,不受经营地市场化程度变化而改变。而文化的影响随着合资企业进入中国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这反映了文化的融合与适应的过程。本文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差异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对引进外资、合资企业监管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余音  姚彤  张峥  江嘉骏 《金融研究》2018,455(5):154-171
本文发现中国公募股票基金存在报告期末溢价,且这一现象与基金家族策略有关,是基金家族内部协调基金业绩的新手段。研究发现,基金在季度末比平时有更高的超额收益,且在下一季度初反转。基金重仓股在季度末也有类似的超额收益与反转,表明基金在报告期末拉抬股价从而产生期末溢价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内部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和往期业绩好的基金在季度末的溢价现象更严重。这类“高价值基金”与同家族“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之差显著为正,而与不同家族的 “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此外,我们发现在家族内共同持股现象更严重的基金中,期末溢价更为显著。这些证据表明,基金的期末溢价是基金家族策略的一种新手段,会进一步扭曲基金收益排名,损害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人人贷"网站五千多名投资者的交易数据,提供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男性过度自信的新证据。以往文献多分析股票市场中的性别效应,但由于股票交易的复杂性,研究结论易受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预算约束等假说的挑战。我们利用P2P线上交易数据,可以降低这些干扰因子的影响。在"人人贷"投资者中,男性换手率比女性高167基点,年化投资收益率低24基点。这些区别在高换手率、低收益率的子样本中更为显著。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风险偏好、个体特征差异,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并选取无约束子样本排除预算约束等竞争性假设后,结果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男性过度交易从而付出更多交易费用。当不考虑交易成本时,男女投资者的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江嘉骏  高铭  卢瑞昌 《金融研究》2020,480(6):152-170
本文尝试从网贷平台风险的角度,讨论宏观驱动因素和监管政策对网络借贷市场的影响。首先,利用我国网贷市场有代表性的651家平台近两年的日度交易数据,我们发现网贷平台停业风险与增长速度呈负向关系。进一步分析平台增长背后的宏观驱动因素,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供给和普惠金融需求共同影响行业发展,而平台增速低于预期将增大停业风险。其次,我们发现监管政策的出台有效降低了平台停业风险,并且降低了平台正常经营对高增长的依赖。但监管政策对于高风险省份的作用弱于或不显著区别于低风险省份,表明监管效果的针对性需要加强。本文对进一步完善网贷行业监管政策及产业政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