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2.
王后虎 《财贸研究》1991,2(3):33-35
<正>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经济主体逐步由组织取代个体;並且经济主体组织化是沿着企业化和合作化两条道路发展的。企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在形成原因、组织目标、约束体系、经济行为等方面千差万别。目前农村供销社表现出企业特征,与理论规范和农民要求的合作组织相距甚远,那么供销社应当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流行的公认的有关选择主导产业的依据是:生产率上升基准、需要收入弹性基准、关联度基准。笔者认为这三个基准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必不可少的准则,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本文提出就业弹性基准,把它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尺度之一,并探讨我国各产业就业弹性与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人们对需求管理的认识日益成熟,并把它当作国家政策的重点;而对供给管理却比较忽略。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供给管理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供给管理应成为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有两种方式即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需求管理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手段,调节需求总量,以达到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经济运行目标。供给管理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劳动政策、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