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信贷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以银行信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逐渐转向更广泛的信贷——即广义信贷.我们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可得的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出广义信贷需求函数,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我国的广义信贷需求关系.我们发现,广义信贷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市场利率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短期信贷需求则与市场利率相关性较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对于短期信贷需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信贷需求都显著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这有利于央行利用利率调控信贷需求,符合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化发展的方向.这些结果为央行预测社会融资总量的长期和短期需求,采取政策措施调控信贷需求,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财务会计对象理论是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会计对象观点,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资金运动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技术的发展,"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反映会计对象的本质。经过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运动论"更接近目前对会计对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理论文献更多地围绕着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相关性、可测性与可控性,应用实证方法开展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方法对研究结论具有重要影响。从实证研究方法分类的角度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些文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6.
财务会计对象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会计对象理论是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会计对象观点,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资金运动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技术的发展,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反映会计对象的本质。经过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运动论更接近目前对会计对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金融结构理论只关注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实际上金融结构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不同的金融结构对应不同的风险结构。了解一国的金融结构是有效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正在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同时具备这两种风险结构,这两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我国金融体系不稳定,甚至产生危机。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对这两种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王铭利 《上海金融》2012,(1):44-52,117
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作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变更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当人民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增加利润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非ST类和交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及单一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表明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会计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10.
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增加非经常性损益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治理结构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相对于国有和非ST类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交叉上市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央行调整贷款利率时,不同治理结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别。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作用不同: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的调整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