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测算,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500吨到600吨的标准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了20亿吨建筑废渣。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掉了,这一方式将花费巨资征用大量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浙江C建材有限公司(简称“C建材”)在处理建筑垃圾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法律、法规等的不健全,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章和杰  徐琼 《科学决策》2002,(12):59-64
作为国有经济体制外的民营经济,和国有商业银行之间是不可能建立起纵向的信用关系的,而只能是一种横向的信用关系.民营经济只能靠寻租才能进入这种纵向的信用关系.进入之后的益处只是民营经济的短期经济增长,弊端是损害民营经济长期增长机制尤其是资本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民营化和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世界42%的稀土资源储量供应世界85%的稀土需求,随着2015年稀土出口配额制和关税的取消,稀土出口呈现“量增价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中国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不合理.从稀土资源采掘、加工与交易定价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通过改革目前的稀土资源税、建立稀土生态修复税和稀土环境税,并加强政府对稀土产业的规制来推动完善中国稀土资源定价机制,促进稀土资源合理采掘与加工,减少稀土采掘与加工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可据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围绕着这个课题,国内外无论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现实政策的运用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重点对我国实行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后两大政策有效搭配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章和杰  陈威吏 《浙江金融》2007,(4):22-22,21
构造模型(一)确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比较国外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中常用的反映实际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关系是全员劳动生产率(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合理拟合。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流动具有较好的产权制度条件,要素的完全可流动性既容易克服需求因素的约束,也使得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分类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向市场化逼近,然而我国的绝对生产率仍然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目标制(IT:Inflation targeting)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领域重要的变革,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用.而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严重抬头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汇率改革的路径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能满足维持其存在的充要条件 ,若继续实施这种僵化的汇率制度 ,将不能满足内外政策均衡搭配的要求。必须改革金融制度 ,培育微观市场主体。逐渐规范、谨慎有序地开放资本和金融帐户。加快彻底实行经常帐户下的人民币可兑换 ,强化国际收支预警体系的建设。增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实行有一定幅度的目标区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8.
9.
金融结构对比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牵涉几个相互推动、互相加强的因素.随着1997年7月泰铢的贬值,拖累了其他货币的贬值.港币在同年10月遭到攻击,在市场恐慌心理的作用下,外国游资快速逃离,银行挤提,主权评级下降,实际经济状况恶化.尽管危机产生的原因在某些特定方面有所不同,但这些国家产生金融危机的共同之处却是基本相同的,即金融系统和公司企业部门的脆弱性和缺陷推动了危机,并扩大了汇率贬值及外资逃跑对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章和杰 《经济学家》2004,(1):117-119
1.分拆上市遭遇的悖论从目前被媒体披露的种种迹象来看,先分拆重组后上市发行仍然被作为标准模式被正在准备上市的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所采纳。这一方面的确反映了资产规模庞大但质量欠佳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实现整体上市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或许是前些年国企改制上市经验下不可避免的思维惯性作用。不过分拆上市这种模式,虽然是迄今为止国企上市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但是否能很好地适用于商业银行这样的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改制工作,恐怕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至少有两大问题困扰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使它们分拆上市成为一个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