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信用恶化”比较突出,不仅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增加,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也伤害巨大—— 一、信用恶化制约经济发展 目前信用恶化问题非常突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失信现象和交易失范行为,主要有:不信守合同(无论口头抑或书面);企业间相互拖欠贷款;商业银行的高比例不良贷款;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欺诈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3.
信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用及信用交易的探讨,阐述了信用交易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信用危机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危害及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信用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体制转型期,信用问题和与此密切相关的信用缺失问题亟须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农业银行县支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是支行设置工业、农业、商业若干信贷股,每个股配备2-3人,专司指标管理、贷款审批及项目前期审报工作;乡营业所配专职或兼职信贷员1-2名,具体负责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笔者认为,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有诸多弊端:1.信贷股负责信贷管理有许多事情管不了,营业所具体管理信贷业务但在信贷资金投向、投量上往往难以作主。权责分离,放管脱节,导致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现象发生,信贷管理职能弱化。2.信贷人员少而且分散,使集体审批贷款流于形式,监督机制难以真正建立。3.信贷各口在计划上“划地为牢”,项目之间难以调剂,县支行在信贷计划上对营业所留有余地,使一部分资金闲置,规模得不到充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