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美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松 《经济论坛》2001,(13):17-18
银行分业经营体制从 80年代开始逐渐瓦解,目前,混业经营模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英联邦国家中的发达国在 80年代中期到 1992年期间完成这一过渡 ;日本在 1998年 12月彻底放弃分业经营 ;发展中国家大多也取消了分业经营制度 ;韩国已基本完成了向混业经营的过渡 ;东欧转型国家中的绝大部分在转轨伊始实行的就是混业经营 ;美国 1999年 12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现实金融形势的变化不仅使理论界关注这个话题,也使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及政府决策部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毋庸置疑,选择混业经营模式是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客户信用评级的目标是客观准确地揭示客户真实的风险水平,对全行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区分与排序,在准确的风险排序基础上进行风险选择和风险安排,从而为业务发展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客户信用评级的准确性给信贷经营和管理工作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自2009年大中型客户评级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评级推翻率整体趋势下降,信用等级审定基本遵循了系统评级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根据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出现的违约情况,提出在个人贷款审批环节上即应当从五个方面对违约的隐性风险进行考量,从而从源头防范和规避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苑松  吴磊 《河北金融》2012,(2):64-65
近年来,国内保理业务因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资金用途明确、产品功能丰富、综合回报高等优势,逐步替代了商业银行的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为调整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国内保理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风险,尤其是买方客户信用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买方客户信用风险,揭示出当前我行在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