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5篇
工业经济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利率市场走过了2010年,回顾这一年,可谓一波三折,其变化发展节奏步步出乎市场主流预期。总体来看,2010年的债券市场相较于历史往常年份,较为特殊,如果说往年的利率市场单纯由"通货膨胀"或"经济增长"单轮驱动(前者典型代表年份是2007年,后者典型代表年份是2009  相似文献   
2.
跨入新年度之初,银行间债券市场氛围相对犹疑,投机类资金多在年初选择了退缩观望的态度,但是较为出乎预期的是,在系列因素影响下,1月份后期的债券市场依然走出了一个长久未见的多头行情。  相似文献   
3.
3月份的债券市场整体维持窄幅波动态势,从变化方向上看,呈现较为明显的"V"型态势。3月份,驱动债券市场利率方向的双因素(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受到日本地震、核扩散危机意外因素的影响,侧重点发生了短暂偏离,导致市场利率的V型波动。一、3月份各类市场利率指标变化一览(一)长期利率V型变化3月份的长期利率变化呈现典型的V型态势,月初到中期,10年期国债利率从3.92%回落到3.83%,随后缓步抬升到月末的3.92%,全月来看,  相似文献   
4.
董德志 《国际金融》2009,(11):37-41
2009年10月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再度受到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优于预期的冲击,呈现出较为快速的下跌走势。其间市场的调整也可以从诸多技术面寻找原因(比如30年期国债发行冲击市场等),但是最根本的起因依然来自于经济基本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4月份上半月债市再次遭遇加息,但由于市场预期加息已到尾声,且资金面仍非常宽裕,因此债市对此反应较平淡,收益率下行趋势不改。下半月准备金率年内第四次上调,不同于此前三次的调整,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对债市影响相对较大。由于4月份财政存款的回流,同时准备金缴款日接近月末时点,资金面出现一定紧张,但仅为短期因素,缴款日后资金价格即出现一定回落。而且后两周准备金率对公开市场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大规模的净投放缓解了资金压力,因此债市仅小幅调整。  相似文献   
6.
步入2011年的首个交易月份,现券市场变化相对平缓,但是资金市场则明显波澜。在1月份中,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资金面的波动上。一、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一览1月份长期利率整体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利率波动浮动大约在20BP区间,总体上基本稳定,但是当月短期资金利率的波动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7.
2008年已然渐行渐远。回首2008年,市场利率大起大伏,恐慌与惊喜并存交替注定将成为这一年债券市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其中较为基准的10年期国债利率成为2月份以来市场的关注焦点,同时债券市场也较为罕见地出现了关于CPI预测的"黑天鹅"事件。  相似文献   
9.
董德志 《国际金融》2009,(10):36-39
8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反弹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7月份整体宏观经济基本面数据的增长变化弱于预期(于8月11日公布);二、1年期票据发行利率止住上行趋势,政策面稳定预期强烈(8月18日确认稳定);上述两点促成了8月份债券市场的反弹,而其中,条件一是根本因素,条件二是触发因素,可以说始自8月20日,结束于9月8日的债券反弹写照了7月份经济数据弱于预期的现实并蕴涵着8月份经济数据继续走弱的预期。但是发布于9月11日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粉碎了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脱胎于双边报价商制度,2007年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7年第1号公告,即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自成为首批现券双边报价机构以来,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的号召,始终活跃在银行间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