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4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90年代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翻两番战略任务的关键10年,要顺利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任务,充分重视和做好投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认真研究我国90年代经济增长中的投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不良资产处置营销机制是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而主动开展不良资产市场化营销时所遵循的手段、流程、制度等的统称,是不良资产处置整体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看,营销环节是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急需予以健全和完善。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中市场化营销机制的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投资结构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演变方向的具体体现。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大难题,本文试就此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银行中的上市公司客户一般被认为是优质客户。但是,近年来在经济现实中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除了有较大比例的优质公司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问题十分严重,其发生财务危机导致银行贷款出现不良,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建设银行2005年底上市公司客户贷款不良率为4.62%,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0.29个百分点,到2007年9月则上升到5.27%,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2-1个百分点,不良客户占比为10.25%。这说明即使在股市行情高涨的情况下,少数上市公司的财务反而更加恶化,严重地吞噬着银行的资产。因此,认真研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特征以及各类财务危机对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9.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改革始终没有突破国有产权制度的框架,这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银行资源配置的效率极低,经济效益不高。本文借鉴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与国内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比,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综合效益和资产安全性资源配置方面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国外经验表明,企业重组既是拯救财务困境企业的有效制度安排,又是债权人实现债权回收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企业重组的实践来看,过去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重在解决企业债务而忽视对其他参与各方特别是债权人利益的有效保护,使企业重组的效果大打折扣并受到广泛质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可以预见,市场化重组将成为我国今后企业重组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强对企业重组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重组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