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企业的成功经营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到底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对各种观点做一浅析,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企业就当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客户资源的特征 1、分布空间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实现“地球村”的愿望越来越现实。对于企业和客户,两者之间的经济活动发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近距离”。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业的发展已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客户的购买行为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企业产品的对象越来越全球化,客户的分布也自然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自金融业诞生伊始,因其本身具有的行业特质和金融之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历来被视为各国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重点领域。在理论层面,对于金融业缘何成为政府管理的重点领域,其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演变而不断地深入。本文的主旨就是对政府为何要将金融业作为管理的重点这一专题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赵会军 《经济论坛》2009,(10):28-30
自金融业诞生伊始,因其本身具有的行业特质和金融之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历来被视为各国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重点领域。在理论层面,对于金融业缘何成为政府管理的重点领域,其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演变而不断地深入。本文的主旨就是对政府为何要将金融业作为管理的重点这一专题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 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手段 1、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成本核算往往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选择品种法、分批发、分步法中的一种,并分别辅以分类法、定额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进行的。企业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而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由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决定的:①对于单步骤的大量生产或不需要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一般采用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的对象。②对于单件、小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监管的确立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监管当局和被监管对象双方博弈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危害,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总是试图寻找新的监管重点、变革监管范围和手段,来保持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从金融监管的目标来看,由于不同发展阶段导致金融体现不稳定(危机)的因素存在差异,金融监管当局保持金融功能稳定的努力也使得监管体系处在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行的开放式基金监管体制属于集中型监管模式,具有集中型模式的基本特点,呈现鲜明的政府主导性。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监管模式目前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集权性、一元化、高权威性、高独立性,现行的法律体系已不能适应开放式基金发展的需要,应在制度上、监管法律和组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中分析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因素,并就如何强化大学生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设立股指期货迫在眉睫 ,而定价问题是建立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核心问题。作者首先介绍了通过持仓成本定价模型确定股指期货理论价格 ,进而对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成立进行了探讨 ,并对建立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金融危机的视角看,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和发展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危害,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总是不断寻找新的监管重点、变革监管范围和手段,来保持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三代金融危机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差异出发,阐述金融监管体系变革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得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