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会计人员在记帐中发生错误时 ,无论是科目用错还是数字有误 ,且已登记入帐 ,都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订正其错误。这在一般教科书中都有介绍 ,且为人们所熟知。对此 ,本无异议。但是 ,笔者在实践中 ,深感在某些情况下 ,红字更正法有时略显累赘。为此 ,本文拟介绍两种用红蓝字更正错误和记帐的方法如下。(一)红蓝字更正法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制造A产品领用甲材料一批 ,计6 ,800元 ,误作如下分录 ,并已登记入帐(科目、金额同时有错) :借 :制造费用8 ,600贷 :原材料8 ,600现用“红蓝字更正法”更正科目及金额 :借 :生产成本6 ,…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因此就会出现企业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以下简称“会计利润”)同税法计算的纳税所得发生差异。  相似文献   
4.
邹秋帆 《上海会计》2011,(6):39-39,44
“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折旧率实质上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计算的,其折旧额的计算没有自始至终地按一定速度逐年递减,这样并不科学。“折旧额递减法”中的折旧率是通过原值、残值、使用年限三方面运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其折旧额的计算自始至终以某一速度逐年递减,相当科学。因此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时间性差异是指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最典型的是企业固定资产选用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不同,而导致会计拆旧额与税法折旧额之间发生的差异。对时间性差异可统一用“时间性差异。税法折旧额一会计折旧额”来计算。其差额可能出现正值或负值。当税法折旧额大于会计折旧额时,时间性差异为正值,纳税所得必小于会计利润2当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其时间性差异为负值时,纳税所得必大于会计利润。因此,我们在计算纳税所得时,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根据时间性差异的正值或负…  相似文献   
6.
在会计核算中,有些计算公式如费用率、利润率以及资金周转率等,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但有些计算公式则比较复杂,不易理解,不易记忆。有些会计同志遇到问题,临时翻开现成公式,填鸭式地运算了事,这是很不理想的。如能利用数学原理来对会计计算公式进行一番剖析,就可以帮助理解,巩固记忆,使我们对计算公式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致盲目填鸭计算。现举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