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点集录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应重视风险提示纷至沓来的银行系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亏损的事件,除了显示部分投资者投资风险意识匮乏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着的重大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如果能够避免不当销售,  相似文献   
2.
2002年-2007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从2002到2006年底的4年间,国际银行业的利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盈利能力逐年增强。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信贷紧缩,将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内的许多银行拖入泥潭。对全球银行业而言,2007年是否标志着“幸福时光”的终结,一个漫长的“严寒期”即将到来呢?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作为覆盖整个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银行都需要承担保费支出,与此同时也将享受金融体系稳定性增强带来的正外部性. 与中小银行相比,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均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将适用较低的保费费率,因此不会造成明显的财务压力,但竞争环境的挑战和内外部约束强化的影响会较为显著,要求大型商业银行继续提升客户服务品质,持续推进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4.
对一些银行家而言,2009年并不意味着无底深渊。从事交易服务的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些全球著名商业银行的交易银行部主管对2009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中国,是几代中国人的美好期许,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的新目标和新方向。作为金融从业人士,我们认为美丽中国的蓝图中应包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与人和谐相处"两个层面,缺一不可。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层面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应努力打造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6.
强化金融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形势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由于欧债危机的拖累复苏进程放缓,国内经济也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多重因素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使人们产生了许多困惑。针对社会上热议的几个问题,笔者就  相似文献   
7.
继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后,我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将于2006年10月底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的痼疾,提升整体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金融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2008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注定是一个大考之年。然而,真正挑战中国经济承受力的不是50年不遇的雪灾,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地震,与这些自然灾害相比,金融安全问题更值得我们警惕。近一年来,股指飞流直下,房价扑朔迷离,油价节节攀升,深深灼痛了中国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工具。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说过:“并购一家企业,比重新投资办成一个同样规模的企业,速度要快得多,费用少得多,效益也许会好得多。”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的相继出台,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以及低迷的国际市场都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豪情壮志”。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逃“七七定律”的宿命,即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并购之后的文化整合不成功。TCL壮士断臂的悲凉和中铝左右为难的尴尬,就是两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宏观调控工具箱的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动性管控的效果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及预期效果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应对流动性不断充裕和通胀压力显著加大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