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3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5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指出,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虽然出于实际操作的需要,相关单位出台了一些通知、规定试图对<证券法>予以补充,但证券法的修改确实已迫在眉睫.对<证券法>的修改应把握前瞻性和着眼大处这两点,充分考虑对投资者保护的民事责任制度、分业管理与混业经营、市场体系的多层次性、与相关法律的协调等十大问题,着眼于整个证券市场长远的发展,在处理现实问题的同时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发展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3.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日,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颁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下称《通知》),令已冰封三年的城商行上市燃起了解冻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6.
郭田勇 《银行家》2013,(10):19-20
在最近这段时间有两件事是大家关注更多的:一个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问题。这两块是这段时间内银行层面关注比较高的,所以我想围绕着这两个方面简单的跟大家交流儿个观点。利率市场化在存款利率下限取消以后,我认为会有利于银行更多地支持小微。有专家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认为利率下限取消以后会使得很多中小银行来争夺大的企业,以前小银行竞争不过大行是因为央行贷款利率有下限,当下限取消以后,小银行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银行业中的一支新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过5年多的转型发展,在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软件方面,内部管理与真正的商业银行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邮储银行秀外更要慧中,应该继续推进网点支行的转型改革,以此作为整个转型工作的基础。关于如何转型,邮储银行可汲取其他银行的发展经验,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标准夯实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民间资本“现金为王,持币过冬”气氛浓厚,财政最终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扩张信贷或许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田勇 《中国市场》2010,(24):65-68
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原因是:尽管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谨慎的个体行为,却仍可能会在整体上造成系统性问题,加大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反映了一个失败的组成性问题——不能仅仅通过使每个金融机构和产品安全而使金融体系安全。正确、全面地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贸然采取收缩货币政策等退出策略必然会伤害到实体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