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保基金票据化问题是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不仅影响到社保资金的现实支付能力,而且潜在着支付风险。解决社保基金票据化的政策取向有:硬化法律约束;社、企、银三方合作,盘活票据化社保基金;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拓芝社保资金运作渠道。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险是国家一项利国利民的福利制度,社保资金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它已深入到城镇居民的每一个家庭,活着的每一个职工都期望有保障的未来,无论是正在享受社会保障的职工还是已参保人员或是即将参保人员都关注社保。社保事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重视,特别是WTO后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社会保险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本文“票据”基金是指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征缴过程中相对于货币资金而存在的在预期能够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  相似文献   
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指审计机构从事各项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审计部门遵循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和其他审计法规,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审计目标的根本手段。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审计人员,就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谈以下几点,与同行商讨。 人的素质:提高审计质量的源动力 人的素质是竞争社会中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标示,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和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人的素质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知识又在实践中积累升华,关注审计实践对自身知识与素质的要求是审计人不懈努力的目标。按照国际惯例,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是“T”型人才结构,即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对工业企业审计过程中,红字材料采购——材料采购出现贷方余额屡见不鲜。材料采购作为存货的一个过渡性科目,在会计理论上是不应该出现贷方余额的。为了将此问题阐述清楚,笔者从红字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审计要点三方面谈点认识。一、产生的原因由于买方市场占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自己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在农村工作一年的短暂经历是难忘的。因为亲历了农村生活的单调和精神文化的匮乏,感受到了淳朴善良的农民想用勤劳的双手致富的迫切欲望,目睹了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得到仅仅是基本温饱的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无奈憧憬。驻村期间与镇干部  相似文献   
6.
政府审计缺陷,是指政府审计部门所处地位的特殊性而产生的有悖于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现象或问题。1982年宪法确定了新中国审计的法律地位,从1983年起各级审计机关相应建立,审计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也曰趋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时刻在感受着审计成果的喜悦和鼓舞,也着实感知着审计目前存  相似文献   
7.
阎北方  霍书凤 《理财》2002,(10):9-10
本文所说的政府审计缺陷,是指有悖于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现象或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缺陷有审计部门固有的,也有受制于审计环境而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的政府审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产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成绩不能够掩盖问题,笔者把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称为缺陷,并形成文字,源于对审计事业的完美追求。同时,文中的一些提法未必恰当,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  相似文献   
8.
今年 ,国家审计署对世界银行贷款西南扶贫项目、红壤二期项目和秦巴项目尝试“上下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 ,即国家审计署与地方审计部门共同组成审计组 ,自上而下地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这种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对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地方审计人员审计质量、防止地方政府干预审计和截留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上下沟通审计信息和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下面 ,谈谈“上下结合”审计组织方式对实施审计带来的积极效果。(一 )对地方审计部门来说是一次“撑腰”审计。在地方审计部门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时 ,审计署的参…  相似文献   
9.
10.
前不久,省审计厅抽调部分干部参加了省委统一组织的驻村工作队,进驻项城市新桥镇农村开展工作。他们的驻村工作是否顺利?他们是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农民“打成一片”的?他们要为当地农民做些什么具体工作呢?这里,让我们走近他们,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