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1.
连片特困地区低碳扶贫道路与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资源、环境和气候问题给扶贫开发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为碳融资和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化开辟了广阔空间。选择恰当政策工具,可以促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走出一条低碳扶贫道路。开展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项目试点,是利用碳交易市场推进扶贫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合作型反贫困理论与仪陇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扶贫面临着反贫困理念的创新,合作型反贫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解决贫困人口权利贫困、扶贫资源整合及农村治理等难题,而仪陇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将政府财政资金交由农户按照互助合作、有偿使用的方式用于发展生产,是我国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具体形式的一种创新。已有文献揭示,通过互助资金推动农村扶贫,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投入扶贫效率低、瞄准困难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贫困农村社区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与合作能力,为促进农村地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农户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实现农村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提供途径。合作理论和赋权理论是解释互助资金运行机制的两种基本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4.
东部地区的典型案例表明,特色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实现市场效率与惠农利贫效益双赢。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奥妙在于市场,龙头企业和大户是打开奥妙的钥匙,政府可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和大户找到产业繁荣与惠农之路。在此基础上,政府可根据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困难提供进一步的精准扶持措施。惟其如此,才能够找到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扶贫项目影响评估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迫切需要。本研究认为,资源-机会竞争与成本-风险分配是开展扶贫项目影响评估的核心问题。沿着扶贫项目实施的逻辑链条,甄别各关键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构建出以资源-机会竞争和成本-风险规避为核心的扶贫项目影响评估总体框架。根据该框架,可以清晰揭示扶贫项目在不同环节对不同群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实现机制与条件,从而对其扶贫效果做出科学评价,并为后续政策和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住宅市场发展较快,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但是,住房不是普通商品,并非任何人都有能力购买,也非任何人都需购买。本文根据武汉市W住宅小区的一顶调查,在描绘出购房者基本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公众购房行为,探讨住宅销售的影响因素。W住宅小区地处...  相似文献   
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关键在于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农村基层社区的权利调整。政府、“村两委”与农民之间的权利调整涉及的是对农民的赋权,农民与农民间的权利调整涉及的则是对农民中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农民间合作及农民与政府的合作对基层社区的权利调整实践具有重大影响。河南、安徽试点在国家向农民赋权的一些关键环节未能真正给予农民自主权利,使得试点难以真正将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在农民之间权利安排的环节又给予农民太大的自主讨论空间,使得讨论制定出来的规则有利于社区精英,而不利于贫困农户。以有效的权利调整为依托,“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可以缓解农民发展经济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农民能力建设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这种组织形态蕴涵着推动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