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在建工程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占银行开发贷款的比重也逐步增加。由于在建工程抵押同时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购房人、在建工程承包人、税收部门、保险人、抵押登记部门等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特别复杂,银行必须十分谨慎地操  相似文献   
3.
一、对外签字授权在授权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商业银行法》(1995年制定,2003年修正)第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在组织体制上,商业银行应实施统一法人体制,“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第19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商业银行法》第22条)。  相似文献   
4.
在银行的信贷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债权的安全,往往要求客户在银行开立保证金账户,在银行为客户提供融资(借款、开立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等)出现资金风险时,从保证金账户中自动扣抵银行融资金额。由于现行立法对保证金担保的规定尚不完善和银行的实际操作不够规范,当司法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对保证金账户采取冻结、扣划等强制措施时,银行对保证金账户内资金能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存在较多争议和分歧,并经常因此发生资金风险。本文拟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和银行业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银行接受保证金担保的法律风险防范提出初步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开始施行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只是提到了“恶意透支”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1997年《刑法》界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过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由此可见,恶意透支与善意透支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借款人对银行的借款已经到期得不到偿还时,银行从借款人账户上划收相应款项用于归还贷款本息,这是银行信贷管理实践的惯常做法。俗称“扣款收贷”,其实质是银行对借款客户行使抵销权。本文拟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对银行行使抵销权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阐述,并对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参照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提出初步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借贷纠纷案件执行的情况,深入分析借贷纠纷案件执行中的主要困难及原因,提出当前商业银行要加强执行收贷力度,必须高度重视执行收贷工作,建立诉讼和非诉讼手段并用的抉择机制,同时讲究执行策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拓展执行收贷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个人顶端富裕客户在迅猛增加。个人顶端客户由于个体贡献度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重点。中国建设银行2007年底在全国建设了80家财富管理中心,作为负责维护和发展个人高端客户、向其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和解是当事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双方纠纷的一种方式。在银行依法收贷的过程中,通过和解与借款人达成还款协议,进而化解不良资产,往往能达到较为完满的效果,而且对交易发生困难的客户采取延期或其他各种可能的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还可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可以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笔者拟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将和解分为诉讼前和解、诉讼和解、执行前和解和执行和解四种,对银行运用和解制度化解不良资产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银行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要求客户向银行提供同意申请信贷业务或对外担保的董事会决议是一项原则性规定。笔者在参加信贷审批会议、审查信贷业务合同文本和事中法律风险检查中发现,银行信贷人员对收集董事会决议的认识不够明晰,收集的客户董事会决议没有遵循统一的样式,董事会决议的形式和内容不够完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给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本文拟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和信贷实践对收集客户董事会决议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