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9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涉股市时,我所知道的,只是买进好公司股票并持有,并相信公司发展,必将带动相应股票的升值.而这一道理,却成为我10年投资之路的主流思维.  相似文献   
2.
上证指数9月6日一度突破5400点,财富效应招来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投入股市.而20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股市都处于牛市,"长期投资股票比买债券或存银行的收益高很多",似乎已经成为大众共识.这一共识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呢?  相似文献   
3.
本轮熊市以来,银行股跌幅过半.2008年6月10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1%,银行股更是被猛烈抛售.但笔者认为,许多银行股,特别是中小银行股的股价已经进入投资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底以来持续两年的A股牛市大行情,把绝大多数A股的价格推升到“高处不胜寒”的位置,2007年末的大跌让投资者尝到了A股风险不断攀升的苦涩。按照风险收益比这一准绳,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B股市场值得投资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公司的定性分析是股票分析的精华所在,是价值投资的灵魂。我之所以把它放在估值分析的后面,是因为:定性分析不是孤立的投资系统,而是在估值分析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升华而来。两者的分析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寻找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只是定性分析看得更远,它解决了定价分析的远期不确定问题。没有理解股票估值分析的原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定性分析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买基正当时     
陈逢元 《工业会计》2008,(12):27-27
在全民买基金的狂热时期,我在本刊2007年第8期《谁说买基不择时》一文中给投资者泼了冷水,提示了购买开放式基金的巨大风险。2008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净值已经下跌过半,投资者从心痛转为恐慌。甚至有一些投资者问我:“我买的基金会不会跌到零?”我说:“一定不会!只要你坚持持有不动,转亏损为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逢元 《工业会计》2007,(10):40-40
A股9月6日破5400点,机构意见分歧巨大——私募基金看空者众,而公募基金则看多者多,空多究竟何者有理?不妨听昕分别来自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界的不同声音,或可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他出身草莽,10年风雨兼程,精研大师理论,琢磨基金选股过程,终于涅磐成凤,谱写出由散户到投资圣手的长歌。2005年底到2006年底,他精选成长性个股长期持有,取得了最高达287%的年收益率。在2007年4月前后,他在本刊写道:“我已经不再持有A股和股票基金了……股市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历史又将重演”。  相似文献   
9.
他精研大师理论,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底,他精选成长性个股长期持有,取得了最高达287%的年收益率,他就是陈逢元。以下,陈逢元无私地将自己10年研究所得的价值投资心经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第4季度封闭式基金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价值发现行情,10~12月上证基金指数暴涨6e%.到期远的封闭式基金涨幅更是大幅超过基金指数.平均折价率也从44%下降到23%左右。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45%。在如此火爆行情中.2007年投资者如何把握机会避险获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