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3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借鉴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的数量方法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本文基于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的特殊结构,将特征值方法探索运用于对其的研究。通过解析两个部类积累相互约束的关系,以及每个部类新创造价值增长与本部类积累和两个部类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得两个部类新创造价值的唯一特征值,也就是唯一的均衡发展速度。给出与特征值对应的全社会和每个部类积累率算式,指出产生特征值的模型结构条件,以及特征值的最大值。从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的视角,通过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对比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特征值的理论蕴涵。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中的举例,对所论析做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3.
陶为群 《经济师》2013,(1):25-26,28
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中初步确立的奢侈品的消费与生产原理及机制,明确了包含狭义奢侈品的社会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关键问题,和相应的三个关键比例参数。对基本的马克思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公式加以拓展,建立含有三个关键比例参数的社会简单再生产非线性方程组。运用这个方程组,对于包含狭义奢侈品的社会简单再生产问题做出全面的、公式化的解析,推导得出问题的解——三个比例参数之间的确切关系式。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中的举例,对得出的关系式做了数值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4.
将管理重心从前台转向后台,尽可能减少行政许可对涉外服务贸易的影响,进一步缩短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距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服务贸易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支持手段。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以下简称江苏省外汇局)紧跟政策指引,贴近服务贸易发展所需,探索实施多种举措,有力地支持了江苏服务贸  相似文献   
5.
陶为群 《财贸研究》1989,(6):62-63,77
<正> 货币创造亦称信用创造,是金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指出了这一概念的现行数学表示式的不确切处,借助于控制论的框图分析方法,给出了货币创造的确切数学表示式。  相似文献   
6.
异常资金大多通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渠道流入,因此必须重点监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异常资金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金融研究》1989年第10期上徐诺金同志的《货币乘数:理论与实证》一文(以下简称《货币乘数》),对货币乘数应用于金融宏观调控作了很有意义的探讨,本文试图在该文的基础上,作些后续性研究。一、货币乘数的时变规律《货币乘数》利用我国1985年6月至1988年12月的有关资料数据,已经概括地指出我国货币乘数的时变规律:整个货币乘数在波动中趋于上升;货币乘数年度内的趋势是上半年上升下半年下降,转折点在7、8月份左右。仔细考察《货币乘数》中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20世纪后20年,中国通过“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带动了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走“区域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能否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难题。  相似文献   
9.
陶为群 《中国金融》2012,(12):21-23
加快外汇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完善对涉外企业的金融外汇服务,努力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审慎监管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以下简称江苏省分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认真执行货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全国著名货币金融专家、学者30余人,于8月16~22日在甘肃就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