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只是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我们对中国2000年-2009年的要素成本扭曲值进行了估算,发现其与经常账户盈余数量非常吻合.为了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建议中国应该采取一揽子改革方案,集中于消除要素市场扭曲.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改革与违法:来自中国土地违法案件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可以减少寻租空间,从而降低腐败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我国国有土地出让所经历的市场化改革,为验证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方式会对违法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面积构成正向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和拍卖出让方式则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分地区的比较显示,东部地区的土地违法案件受市场化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然,这可能源于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