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9篇
经济学   9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摘要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鞠建东  兰晓梅 《金融论坛》2021,26(2):3-7,36
中国从2015年起逐步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目前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作为MPA的一个指标,不单独进行管理;风险评估的量化不足;行政干预多,市场化程度低等三个方面。资本账户的开放要求我们对于目前的跨境融资管理做进一步的改革。建议:单独设立跨境融资的宏观风险指标,并进行评估;将现有的固定比率的跨境融资准备金改为跨境融资累进准备金。  相似文献   
4.
受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委托,"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高级研修项目"(此后简称"高级研修项目")于2016年5月30日至2016年6月5日期间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本文将"高级研修项目"举办期间交流讨论的精彩观点进行总结,解答了关于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分疑问,认为南南合作开展关键在于思路,在于方法:所谓思路是从实际出发,所谓方法是发展经济特区、自贸区、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众所周知,效益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原则。而提高效益的途径不外乎合理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将所筹集到的资金,投入优质客户和项目,力求使投入产生最大的利润。资金筹集是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各银行间为争取优质客户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江苏省工行技术保障处为了适应商业银行的竞争需要,设计开发了一套客户帐务监控系统 ,为我行向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争取优质客户资金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手段。 一、系统设计目标 1999年初,我行资金营运处为…  相似文献   
6.
7.
鞠建东 《中国市场》2012,(33):14-22
我国已从一个世界贸易的小国成长为大国,开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文章讨论了中国开放新阶段的主要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实现新阶段目标的可能路径。着重讨论了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体系即华夏共同体,形成北美、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并据此建立世界经济新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9.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全球生产、贸易和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复杂、深刻且影响深远的新变化。本文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尝试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走势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沙盘推演,从基本形态、触发条件、作用机制和潜在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多重均衡状态。短期来看,美元的主导地位得以延续;中期来看,美元危机及现行体系崩溃的风险上升;长期来看,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新体系将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