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一、财政会计监督的概念和对象 财政监督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政监督,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监督是指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所实施的检查与监督行为。本文所讨论的财政会计监督属于前一种观点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 一、私全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广大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信息失真会干扰企业经营者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影响其自身的利益,给市场经济有序运作造成危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私营企业(以下简称私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看,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差异再到协作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两者的关系出现了暂时的统一,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各自都在进行积极的国际协调,这一发展趋势也加速了两者的分离。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企业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伴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差异,在确保国家税源和税基的同时,保护企业合法的应得利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