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3日,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发生产的聚丙烯熔喷料PPM-151制成的PNK95熔喷布,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后发往兰州石化口罩生产基地。正在生产现场忙碌的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干部员工,在得知这一喜讯后,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研究中心主任龚光碧高兴地说,“在炼化分公司和石化院的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在非常时期敢于担当,圆满地完成了集团公司党组交给我们的这项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兰州中心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荣集体!”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仇国贤 通讯员胡晓丽)目前国内最大烷基化预加氢装置——宁波海越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的84万吨/年烷基化预加氢装置近日开车,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LY—DBiso-03催化剂作为“首装”服役。投油12小时后,产品中丁二烯含量为5ppm,满足生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2020年,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流石化院’的发展目标,坚持‘五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方针,秉承‘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的工作理念,坚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确保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龚光碧说。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记者 仇国贤 通讯员 王玉芹)截至记者2014年12月14日发稿时,全部采用中国石油自主技术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的20万吨/年重整抽余油加氢装置,在大连石化公司平稳运行了一个月.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重整抽余油加氢领域掌握了非贵金属加氢工艺自主技术,也意味着国内可利用的约200万吨/年重整抽余油有望实现经济加氢.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仇国贤通讯员徐人威)记者6月10日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采访时了解到,由该院与兰州石化兰港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流动薄壁注塑聚丙烯(P P)专用料H9018性能进一步获得用户认可,今年累计产量2万吨,创效达1600万元.这是国内企业首次应用氢调法高流动聚合技术,量产熔体流动速率大于50g/10min的薄壁注塑聚丙烯树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仇国贤通讯员谭都平)截至昨日发稿时,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新型LY—C2-MTO乙烯精制催化剂,已在全球首套大型煤制烯烃装置——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上,作为首装催化剂进行了近一年的连续工业运行。  相似文献   
7.
早春的金城兰州,寒意未尽,但丝毫没有削弱人们心底的欣喜。2000年2月28日,一个中国石油炼油催化剂研究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我国新一代降烯烃催化剂在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原兰州石化研究院)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与国际上催化剂研发5到8年的周期比,用时仅半年,创造了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24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乙烯2.08万吨,全年丙烯产量首超10万吨,是近年来最高的。近5个月来,作为该厂标志性产品的乙烯,产量呈逐月递增态势,24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的庆阳石化迎来了成立48周年的纪念日。"48年来,庆阳石化与祖国同呼吸、共发展,在陇东这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不断跨越的时代凯歌"。全国劳动模范、现已退出一线岗位的赵秋燕说。  相似文献   
10.
<正>“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技术和产品,对国家对人民有用,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不久前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炼制首席专家高雄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扎根一线,矢志创新,致力于炼油技术中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开发与工程化实践,用满腔热情和赤诚奉献的拼搏精神,书写着西部科技人科技兴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