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特征,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涉及大量丰富的经济知识。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对经济专题知识的了解情况,进一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经济内容的课程教学,剖析教师的能力素质、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具体课程的开展过程,以期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经济专题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市场过热,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引发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热议。本文从社会的热点着眼,从理论上对泡沫涵义进行界定,说明房地产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从我国实际出发,用数字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业的严重依赖,银行业出于自身利益对上升中的房地产推波助澜,但是一旦泡沫破灭,银行首当其冲受到牵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房价增长迅速,投机现象活跃,房地产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房地产供给及需求弹性角度分析房地产税收中的问题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资本供给与实业资本需求存在的不兼容导致的间接融资方式中出现的资本供给“剪刀差”现象,金融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出发,对如何进行金融制度创新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大型企业集团实施VMI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了大型企业集团以区域为单位与供应商以及区域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施VMI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分析比较了VMI的分散模式和集中模式。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环境下我国钢铁分销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生产较为刚性,无法轻松地根据市场变化调节产量,钢铁行业只能通过分销渠道的物流优化来提高响应速度、节约成本。文章针对钢铁产品分析了分销物流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集成钢铁分销配送中心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商物分离、综合集成多方资源,缓解现有钢铁分销物流中的各类矛盾。  相似文献   
7.
预算管理在政府投融资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作为地方政府债务承载主体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和监督。其中,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背景下政府投融资平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析预算管理在政府投融资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资本供给与实业资本需求存在的不兼容导致的间接融资方式中出现的资本供给"剪刀差"现象。金融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出发,对如何进行金融制度创新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iM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是分析一国的某一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针对其目前的竞争力状况指出,应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予以重视,以继续提升我国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乘用车行业的逆势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源头的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停顿,中国的经济也受其影响进入低速发展时期,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其所累.但是在这样的逆势下,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却逆势而上,焕发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的乘用车行业的逆势发展作出了分析,得出了其主要是短期行为的结论,并针对中国乘用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