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经济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搞好配套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确保项目管理顺利推行 推行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要求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脱胎换骨,以培育企业内部市场的形成. 1.精简和调整机构,建立适应施工项目管理需要的机构体系。逐步变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机构形式为矩阵式管理形式,使管理体制从以行政组织为中心转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上来。按照机关精、层次少、项目强的原则,调整机关编制,将原有25个职级科、室(含党群系统),重组为16个处、室,机关人员由103人,精简为72人,精简幅度为30%,分流人员成立了8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性服务和资源性服务的关系。公司主要负责经营决策和宏观调控,使机关逐步向高层次、综合型管理的方向发展;分公司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和服务;项目经理部具有相  相似文献   
2.
现场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是企业的窗口。我公司在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同时,坚持“外找市场,内抓现场”的方针,强化了施工现场管理,促进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我公司抓现象管理,做到“四个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现场管理与班组建设相结合班组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前哨阵地,抓班组建设是强化现场的关键。因此,我们把班组建设已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和研究有关班组建设的汇报和事宜。具体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项目法施工:国有施工企业增强活力的现实选择姚云保转换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国有施工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其中管理体制是关键,只有改革现行的施工管理体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按照国...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还不够完善,突出的表现在:承包基数的确定不尽合理,未与净资产挂钩,承包基数按人头下达带有人为因素;国有资产实现不了保值和增值;在内部层层承包时,产生讨价还价的现象,承包基数不好确定,负盈不负亏,经营者和生产者缺乏必要的风险,因此,我公司在认真总结承包经营的经验、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模拟股份制的运作方式,决定推行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建设成以技术密集、管理密集的施工总承包公司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6.
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深化施工企业改革的中心工作,其关键是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力度。我公司按照建设部推行项目法施工的总体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对项目法施工进行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初步形成了“领导决策围绕市场转、党政工团围绕生产经营转、各项管理围绕工程项目转”的新管理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一条基本思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对分开,强化生产要素动态管理,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内部模拟市场配套改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安装工程公司坚持走“质量兴业”之路,以质量拓展市场,以质量建立信誉,取得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1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有12项工程获河北省优质奖,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进入1991年,河北省安装工程公司,施工任务缺口相当大,跨年任务只有265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是近年来跨年任务拥有量最少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领导不等、不靠、不怨,带领全体职工积极响应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的号召,按照省建管局的要求,抓管理,上质量、增效益,眼睛向外找差距,眼睛向内挖潜力,练好内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了13246系统工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目标分解、层层发动,落到实处,以保证年度“三不降”(产值、利润、人均收入不低于1990年水平)总体目标的实现。具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