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外"是个"广告迷",中央台的、省市台的,只要是播广告,那是非看不可。久而久之,他对其中的几位名角儿的模样记得特清楚,有时还边看边嚷嚷:"潘长江的个儿,葛优的脸儿,陈佩斯的脑袋,梁天的眼儿"。每每听到这新编"儿歌",总让人忍俊不禁。生活是多彩的。生活中不可以没有广告,生活中也需要广告。记得大约是80年代末,李默然为推销"999"胃泰在荧屏亮相,首开国内名人广告的先河。此后,屏幕广告中便"星"光灿烂:马季的嘉陵摩托,冯巩、葛优的"双汇"火腿肠,陈佩斯的"龙丰面",胖翻译官的"湿毒清"胶囊等等。这些商品通过名人广告这个载体的传播,一方面增强了诱惑力,扩大了影响,名人当然也极愿意接受这"光环"带来的滚滚财富,这两厢情愿的事儿,别人也就奈何不得了。不过,我倒有另一种想法,名人嘛,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治理的国家就曾出现过"贞观之治"的盛世。正因为如此,他担心官吏中出现受贿枉法之徒,想秘密派遣手下的亲信去试探,假装贿赂官吏们。对此,民部尚书裴矩劝阻道:"您这是把人往违法的地方推,恐怕不符合古人说的‘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规范’的古训。"唐太宗听了很高兴,说:"裴矩能够居官尽职,据理力争,不搞当面顺从的那一套,假如所有的事情都这样,国家还有什么忧患不能治理好呢?"唐太宗主张"不为面从",反映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远见卓识。历史往往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时至今日,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处理上,是"不为面从"还是"甘为面从"仍然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为官者能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其下属必然会无所顾忌,敢于直言,为单位的兴旺发达出谋献策;反之,若为官者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处下者也会观言察行,投其所好,百般馅媚,结果于人于事于己都会产生种种弊害。  相似文献   
3.
元朝的英宗皇帝,一心想学唐朝李世民,做开明而有作为的帝王。一天,他突然问丞相拜住:"今有魏征乎?"此问使拜住颇感为难,直接回答"有"或"无"都觉不妥,于是机敏回答:"盘圆水圆,盂方水方,有太宗则有魏征"。这贴切的比喻意思很明白,盘是圆的装的水也是圆的,盂是方的装的水也是方的。主明臣直,有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必然会有敢于犯龙颜直谏的魏征了。眼下重温这则典故,觉得这"盘圆水圆,盂方水方,’的道理仍然发人深省。诚然,拿眼下我们的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与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盘水之比并未过时。君不见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许多计算机病毒是定期发作的,而且它们的危害性相当大,会使你的电脑主机工作陷于瘫痪,毁掉你存在硬盘中的所有数据,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虽然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并把发作的时间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但还是不能做到百分百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5.
从养猪户的角度来讲,无不是把猪喂肥喂壮了之后再杀,这样产肉多,卖的钱自然就多,养猪的效益好当然才划算。这种,不成文的"肥猪政策"已沿袭千古,流传至今,而且形成了人们养猪致富的一条经济规律。猪固然是肥了才杀的好。不过,倘若有人把这种"肥猪政策"借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之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其结果可是祸患无穷!比如在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有的人就在搞"肥猪政策"——腐改分子不彻底暴露之前,是不允许查处的,有的甚至还让其步步升迁,继续催"肥"。笔者在此并非危  相似文献   
6.
说“滞后”     
据新闻媒介披露:近一个时期以来,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正在着手清理整顿企业名称,一批含有封建糟粕和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店名牌匾被更换,如武汉的"福尔摩莎"、"老爷城"、"新贵族"等等先后更换为符合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店名。读了这些讯息,笔者在欣喜之余,脑海里不禁产生了一些疑问:在此这前,主管这类事情的有关部门是否有失察之责呢?企业名称类似对人的户口的管理,理应有一套申报登记注册审批的程序。当某些企业老板拿着"孙二娘黑店"、"塔玛地"、"路易十八"、"大东亚"等等污七八糟的店名去申报注册时,不知这其中是如何审批过关的。也许正因为能顺利过关,那些追求"大、洋、奇、怪"的店牌才可以堂而皇之地悬于大街之上,泛滥开来。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西单商业街约有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两年前,在北京市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里,挂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当时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称:"这段名言是经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提议,由市委研究室,特  相似文献   
8.
享有华夏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年前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今后一般的庆祝活动不请上级领导参加,以便让领导同志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落实。对此,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非常赞赏,说:“此举实属利党、利国、利民。看起来是件小事,而实际上是一件大事。” 笔者也赞成这种观点,此举的确是利党、利国、利民的大事。纵观神州大地,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稳步发展,工程竣工,大厦奠基,开业志庆,华诞典礼……主持者邀约宾朋欢快热闹地庆祝一番,本也无可厚非。然而,眼下的典礼庆祝活动不但频频,而且举办单位无不千方百计地想邀请上面的头头脑脑们出席光临,否则便觉得不体现庆典的规格,上不了档次。加上相互之间讲排场、搞攀比,其势头也就愈演愈烈了。于是乎参加庆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同志生前为"中国精神"一书题了词。题词对"中国精神"作了高度、鲜明的概括:"天下为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永远领导我们前进的中国精神。"读着这些内涵极为丰富、铿锵有声、力透纸背的"精神食粮",笔者思绪潮涌,感慨不禁油然而生。毛泽东同志曾经特别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论断蕴含着生动的唯物辩证法。社会的进步,时代的飞跃,总是需要一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御史邹应龙、林润弹劾工部侍郎严世蕃通倭卖国。嘉靖帝命刑部大臣黄阜生审理此案。严世蕃之父,权倾朝野的当朝太师严嵩为了搭救儿子,不得不放下架子,深夜亲自登门拜访黄阜生,要将皇帝赐自己的千年珊瑚送给黄阜生,黄婉拒不受。严嵩以为黄怕受礼之事传出去对他不利,便说送礼这事是"天知、地知",还有谁会知道呢?此时,黄阜生却妙答:"天有眼,地有耳",硬是坚持不收。严嵩无奈只得作罢,严世蕃终被罪诛。读这段史料在咀嚼回味之余,感觉它对现实生活仍然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几年,司法和纪检监察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