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廉军伟 《浙江经济》2014,(23):52-53
浙江与韩国都属于东亚经济圈,具有可比的资源禀赋条件,共同的文化发展背景、类似的经济发展特点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充分利用自身区位、劳动力等条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2.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三维"城市,实现地上和地下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从19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一条地铁开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来看,尽管这些城市经济基础和开发条件各有不同,但其共性的开发特征值得借鉴:注重地下空间开发研究,较早开展地下空间研究和规划编制;注重制度建设,制订了一批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注重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功能提升、空间拓展相结合,有效解决城  相似文献   
3.
毛宽  曾刚  廉军伟 《改革与战略》2008,24(6):135-138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集群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知识溢出在各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文章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最后结合上海张江IC产业集群的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传统创新组织和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美国科技界认为会聚创新模式将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深入分析会聚创新兴起的内在机理,以人工智能领域为切入点,广泛借鉴国际创新组织不同模式经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廉军伟 《浙江经济》2011,(24):46-47
欠发达地区存在产业发展路径相似、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应着眼于特色资源发挥,有取有舍地选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读了上期“扩大有效投资”的“聚焦”文章,我们认为,作为直属于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央企”在管理、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发挥“央企”的投资优势,努力吸引“央企”和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既可以扩大我省有效投资来源,也可以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竹科学园区于1980年12月15日成立。园区总占地面积1348公顷,由六大园区组成,分别为龙潭园区、新竹生医园区、新竹科学园区、竹南园区、铜锣园区和宜兰园区构成。目前,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以集成电路、光电、计算机及相关、通讯、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六大代表性的行业。新竹科学园区发展的经验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美国硅谷相似,新竹科学园区区位条件也非常突出。园区位于台湾新竹东南侧,台北  相似文献   
9.
国家将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突出强调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如何推进区域创新发展成为各省市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相比于大城市在科技人才、资本、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县域科技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能力还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都处于劣势。但是,县域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亮点,对全省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