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度纺织工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通常印度是以优良的棉花和丝织物而闻名,历史学家说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经过印度与全世界联系起来。印度优良的棉织物象达卡细棉布和丝织物全球有名。印度的技工具有精湛和创新的技能,能用丝和金线设计编织复杂的织物。人造纤维象粘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人造丝,是在20世纪初作为人造丝进入印度的。粘胶和醋酸人造丝在这个国家生产是从1950年开始,接下来尼龙是1962年,聚酯是1965年,聚丙烯是1974年,丙烯腈是1978年,聚丙烯长丝是1985年。尽管印度的人造纤维工业面对着恶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服装工业到2010年预期翻一番达到5千亿美元,纤维和纺织公司必须全球化以便在膨胀的市场中竞争。 在80届世界纺织工业大会上Arun Aneja、W.Wayne Caldwell和Paula Hietpas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杜邦公司的经营哲学是:一个公司要积极地成为一个重要的产量操纵者就不能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且必须具有与全球各地竞争的能力。 这次在曼彻斯特举行的三天会议中,有来自国际工业、商业及学术界的100个演讲者。实际上,纺织研究、产品开发、制造、质量控制、特别是销售,每一个领域都涉及到了。平行的对话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个代表选出个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一些演讲者提到了人造纤维工业和经营全球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丙纶(PP纤维)是四大合成纤维发展潜力最大的品种,已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品种。丙纶可分为短纤、长丝、无纺布、烟用丝束、膨体连续长丝(BCF)等,主要用于包装、香烟滤材、地毯、无纺布、服饰等制品。除用作服用纤维外,产业用是丙纶最活跃的市场,在医疗、卫生材料方面的消费增长也很快。随着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丙纶无纺布在道路、水库、堤坝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5.
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化纤 在河南问世 洛阳石化公司于2004年9月成功生产出了具有 "吸湿排汗"功能的差别化中空纤维。此产品属中石化 集团公司攻关开发项目,由中国纺织大学和洛阳石化 联合研究、开发。新开发的"十字"异型短纤维具有强力 的透气性、排汗性功能,在吸湿后具有在很短时间内排 干水分的功能,主要用于高档服装生产,目前香港警员 用的警服即采用此种布料制作。该产品市场前景好,附 加值高。我国用于生产高档服装的此种纤维一直靠进 口,进口产品价值近4万元/吨。此种纤维的成功开发 生产,填补了我国纺织行业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6.
对于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以及其他,熔法纺丝是一种成熟的生产工艺。多少年来,人们一种试图寻求采用类似的工艺使用TPU聚合物生产氨纶。 干法纺丝是生产氨纶最传统和普遍的生产方法。但是该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建造一座具有商业规模如3-5千吨/年的生产厂,建筑投资成本太高。按照平均40D计算,总投资大约在4000-5000万美元。建造一座湿法工艺  相似文献   
7.
对于全球聚酯纤维主要生产商之一的印度Re-liance工业公司来说,它从没有停止发展。从三十年前的一个小纺织厂起家,Reliance公司通过购买和经营多样化迅速成为印度最大的化学公司和亚洲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迅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政府打破常规的筹集资金的方法都是成功的钥匙。 仅成为印度最大的生产商。Reliance公司还不满意,他们准备进入全球舞台。他们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竞争力成为全球三大聚酯生产商之一。  相似文献   
8.
预计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关键期,加快结构调整和推进技术 升级是重中之重。化纤工业的未来发展要切实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 针,适当控制发展速度,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军服是军入穿着的制式服装,是军人的外在标志。 质量优良、样式美观、功能完善的军服,不仅能增强部 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振国威、壮军威、鼓士 气,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地变革着,军服的作用也在 不断地扩展。 我国: 新式军装所用的纺织原料 随着我军军服的多次改革,军服的发展也经历了 一个山品种性能单一,到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性的演 变过程。目前我军新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 同,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 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